她仰起脸,紫眸清澈,神情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怨怼,只有歉意与体谅。
“我知道你的难处和辛苦。”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少女特有的真挚。
“对不起,让你这么为难。”
我的心神骤然一震。
这……怎么回事?
我怔怔地望着她,原本准备好的讥讽、冷笑、狠言,全都在喉咙里凝滞,吐不出来。
她不但没有逼迫我,反而在为我考虑?
“你……”
我一时语塞,胸口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错愕。
黄泉影却笑了,那笑容不似母亲的凌厉霸气,而是温柔而含蓄,如月光映水。
“虽然我是将军的女儿,”她轻轻摇头,语气却出奇坚定,“可我也明白,婚姻之事不能强求。所有强行由父母包办的婚姻,最后都很难有好结局。”
她说到这里,眸光一瞬不瞬地望着我,仿佛期待我的认同。
我胸口涌出一口郁气,缓缓吐出,苦笑着点头:
“对……就像梁祝那样,不会有好结果……”
话音刚落,我才猛然察觉自己失言。
梁祝明明是中原的传说,这里的人怎会知晓?
可听我提到这个词,黄泉影却猛地一怔,随即眼神迸发出光彩。
“你……你也知道梁祝?”
她激动得抓紧了我的手,力道比方才更重几分。
“对了,顾君是大唐帝国的人,当然知道嘛!”
月光静静洒落庭院,竹叶的影子被风吹得斑驳摇曳。黄泉影忽然变得兴奋起来,眸子里泛起晶亮的光彩,就像是找到了能让她倾诉的契机。
“其实呀,早在很久以前,我们大和便和大唐有过许多往来。”
她语气轻快,带着少女独有的雀跃感。
“每隔几年,朝廷就会派出遣唐使远渡重洋,冒着风浪去彼岸求学。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有天朝上国的律令、佛法、书画,还有你们大唐的诗与故事。”
她说着,眼中泛起一丝神往,仿佛她自己也随着那些遣唐使的船只,飘荡过汹涌的黑潮洋,抵达了长安的繁华街市。
“我就是从那些书籍里,第一次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名字。”
她笑了,神情单纯而满足:
“那时候我还很小,母亲常年在外征战,根本顾不上我。我就只能待在宅邸里,翻看那些书卷。”
她顿了顿,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带着点狡黠:
“当然,起初私塾先生不许我看,说女孩子不该痴迷这些传说。但我觉得他们教的《论语》、《孝经》实在是太枯燥了,于是我便偷偷的看小说绘本。”
她说到这里,俏丽的脸颊浮起一抹羞意,却忍不住笑声:
“后来先生质问我,我就说是为了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母亲听了,不知是真不懂还是故意放任……她竟然点头同意了。”
她垂下眼帘,纤长的睫毛在月光下投下一道淡影,声音也柔和下来:
“所以我从小就能读到好多你们大唐的典籍,什么《搜神记》啊、《玄怪录》啊,甚至还有几卷古旧的诗集。母亲虽然不常在身边,但至少……她让我有机会认识另一个世界。”
月色渐渐西沉,花园里的石灯笼熄灭了一半,露水在竹叶间凝成晶莹的弧线。
黄泉影盘膝而坐,依旧兴致勃勃地望着我,眼中带着近乎痴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