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应知安指着那个快要昏迷的男人说,“宋法官,这个人是目的明确冲着你来的,杀人的主观故意非常明显,因为他的第一刀就是冲着你的心脏去的。”
虽然应知安不打刑事官司,可故意杀人犯罪的构成要件,她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宋墨秋微微皱起了眉,却并没有一点害怕,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我认识他,他叫贾一,是我一个案子的被执行人,他的案子已经结案了,办案过程中,我和他之间没有发生过冲突,按理说,他没有动手的动机。”
明明她刚刚才经历过这样的生命威胁,却立刻理智下来分析事件。
而应知安也是点点头,同样也没有害怕和大惊小怪,“我陪你一起等公安过来。”
王禹说得没错,宋墨秋和应知安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很相似的人。
派出所的民警很快就到了现场,成功将贾一押送上警车,还把便利店的监控视频拷走了。
应知安和宋墨秋跟着也去了派出所。
派出所内,灯光通明,气氛严肃而紧张。
都说是公检法公检法啊,宋墨秋的加班频次已经很夸张了,可和公安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就拿派出所的民警来说,几乎每三天就能轮到一次大夜值班。
不管几点,只要接到报警电话,都必须立刻出警。
一名身着制服、面容呆萌的年轻警官接待了她们,示意宋墨秋和应知安跟随他进入一间询问室。
询问室内,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两旁各放着两把椅子,正对着一扇半开的窗户,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地面上。
夜已经深了,这个警官眼下的黑眼圈比宋墨秋更明显,他头发乱乱的,显然在这次出警之前他正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因为他的左脸颊还有手表形状的压痕。
警官一边打开录音录像设备,一边态度温和地解释道:“监控我们都看了,相关内容我们再做个正式的笔录。这个笔录呢,实际上就是”
警官准备科普笔录及其作用,旋即就看到了宋墨秋的执法证,“法院的啊,那你应该也给别人做过笔录,我就不多说了。”
第43章
应知安和宋墨秋,两位在法律界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不仅精通法律条文,更在语言的精准表达上展现出非凡的能力。
面对警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们都能迅速捕捉到其中的核心意图,并给出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回答。
应知安以其冷静而细致的叙述,将事件从最初发现行凶者企图实施暴力行为的那一刻起,直至她与宋墨秋合力将其成功制服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如同一幅连贯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只能说不愧是律师,这语言功底的确厉害。
宋墨秋侧重于补充关于行凶者贾一的基本背景信息,主要说了她和对方的关系,她详细阐述了与贾一之间的过往交集,特别是那起看似普通的民间借贷案件的具体情况。
她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那案子真的非常普通,标的也不大的,涉及的金额也就三万元。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我曾与申请人的代理律师多次沟通,最终对方同意放弃利息,而贾一的家属也立即履行了还款义务。整个案件在半个月前就已经顺利结案,从那以后,我与贾一便没有交集。”
两名警官边听边记录,最开始接待他们的那个年轻警官叫张轩,不时抬头确认细节,偶尔插话询问一些关键时间点。
针对宋墨秋的疑问,张轩说:“我师父在旁边问嫌疑人了,如果顺利的话,我们这边结束,大概也会有答案了。”
应知安和宋墨秋做完笔录后,张警官建议,“你们要么等一等,那边应该也快了,后续也有可能需要和你们的进一步确认或补充信息。”
“好。”
离开询问室,又做完笔录,同是一身班味的张轩放松了一些,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属于年轻人的轻松笑容,稍微没那么正经,他略带惊讶地说:“你们挺厉害的啊,身手这么好。说实话,我原本以为法院工作的风险相对小些,没想到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宋墨秋本就是一个不多话的人,她听到这只是点点头,甚至都懒得社交几句。
应知安在便利店只吃了几口,就遇见这么一件事情,吃晚饭一波三折的她,到现在都还饿着,也没精力去搭话。
张轩有些尴尬地抓了抓自己的后脑勺,那头发更乱了,“那你们先休息一下,有事情我再来找你们。”
二人便被安置在办公区走廊的长椅上。
应知安好饿啊,偏偏系统异常活跃,和之前那段时间安静如鸡不一样,活跃得像是假号。
——用户,花前月下,正是谈心好时候,请用户把握机会!
应知安冷哼一声,在心中回复系统——你不把“心动时刻”这一功能关了,我是不会说一句话的!
——系统一切服务于用户的脱单大业,如果用户能保证积极地对待沟通交流这件事情,系统可以关闭“心动时刻”这一功能。
应知安软硬不吃典型人格,——不好意思,本用户不接受讨价还价,要么你关,要么你闭嘴。
应知安和恋爱作弊器系统在这边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