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刘邦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是自己所建立的汉朝?就这么突然地出现在了天幕之上,可这也太……!自己的大汉不是因为强大而出现在天幕之上,也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唯独因为催债?!!!好家伙,大汉要因为催债而出名了?!而在视频中出现的下一张图片更让他震惊……孟棠觉得这好搞笑,失信的人在2000年以后,不还钱依旧也是抹不掉的黑历史……视频的下一幕出现了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原竹简文——债权人:“东汉·简牍湖南长沙东牌楼古井窖出土——‘汝当还我钱’”债务人:“汉代·简牍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有急事~’”汉朝。刘邦惊讶的看着天幕,“东汉?怎么叫东汉,难道还有西汉?这是汉朝的分裂还是……”心中无限可惜天幕提到的内容实在太少,暂时无法分析得出到底是什么情况。吕雉挑眉,“这竹简碎片后世都是如此像珍宝一般的研究啊?不过,两千多年之后竹简都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后世人居然可以把它复原并读出信息?这技术挺厉害啊!那后世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不过,无所谓,任由他人评说,我只看现在,一切能握在手里的都在手里就好!”冷冷瞥了刘邦一眼之后眼睛又看向天幕,想看看之后天幕还会说什么。唐朝。李世民坐在御书房中,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图片的上面展示着两块竹简碎片。他惊讶地看向群臣,说道:“欠钱不还两千年后都会被后人知道?”“陛下,您看的这画面虽然奇异,但若论文字记录,竹简早已被更为轻便的纸张所取代。”长孙无忌在一旁解释道,“虽说竹简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是今日所用的纸张,其价格依然不菲。因此,能够负担得起书籍的人家,仍是那些世代相传的门阀世家。然而,只要文字流传下来,不论是以何种形式保存,后世之人皆有可能研读。”李世民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那么,我们大唐今日之事,后人岂不是也能知晓?”“正是如此,陛下。”长孙无忌答道,“华国自古以来,文化传承未曾中断,无论我们所做的何等大事,只要被记录下来,将来都有可能为后人所知。”李世民闻言,觉得自己可是要成为明君的人,都忍了魏征那么多次,看来,自己是作对了!这么想着继续感叹道:“如此看来,我等行事,当慎之又慎,以免留下千古骂名。”一旁的魏征点头赞同:“陛下英明。不仅是个人名誉,就连国家的重大决策,也应当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大唐基业长存,声名远播。”李世民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注重史书的编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了解我们是如何开创盛世,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于是,李世民接着下令抓紧扩充史官队伍,要求公正无私地记录下大唐每一刻的历史瞬间,无论是辉煌的成就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要留给后人以资借鉴。孟棠把手机收起来,继续自己的刷题复习法考计划。“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19金题-1-2-3,多)”秦朝。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天幕里正在播放的内容。他仔细地审视着题目后面的括号,似乎从中总结出了某种规律。微蹙的眉头慢慢舒展。“前面那些题目,后面都写着‘单’字,都只选了一个,而这次是‘多’字,所以……”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一旁的赵高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回禀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次题目上标注的‘多’字,意味着考生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这样的设置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毕竟,在单选题中,即使考生忽略了某些选项,也能通过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而在多选题中,每一个选项都可能是答案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应试者必须对每一个选项都有深入的理解。”老将军王翦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种题目的设置很好。它可以更好地检验一个人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而不是仅仅依靠猜测或运气。”嬴政看到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决定——“朕打算在即将发布的招贤试题中加入这样的多选题,以此来选拔真正具备治国才能的贤才。”“陛下圣明!”李斯躬身行礼,赵高嫉恨的看了李斯一眼退到一旁。赵高在心底明白,自己在皇帝眼中没有赵高那么重要,他想着总有一天,自己会……李斯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还能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毕竟,治理国家绝非易事,需要的是既有广博知识又有细致入微洞察力的人。”,!嬴政沉思片刻,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朕还想在试题中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考察他们面对真实情况时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你看这位孟姑娘所作的题目,几乎都是在实例之中进行考察,非常锻炼所学知识的运用。这样学着做,我们更能确保选拔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而非只会纸上谈兵的空谈之辈。”“臣明白了,”李斯点头应允,“臣会立即着手准备,务必使这次的招贤令成为选拔贤能的最佳途径。”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走向窗边,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贤臣们的期待。大秦肯定不再是文化不昌、只知兵弋了!孟棠看向a选项——“a警察李某抓捕了吸毒人员王某(女),进行强制戒毒。王某有一个5周岁的女儿独自在家,被王某锁在家里。王某将情况告知李某,要求妥善安顿女儿。李某因为疏忽而忘记此事。几日以后,王某的女儿饿死在家。李某成立不作为的玩忽职守罪。”孟棠看到“玩忽职守罪”最先想到的是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区别这一个考点。滥用职权罪1,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2,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这两罪的区别是刑法试题的重点,考频很高,所以她对此专门有掌握——“二者的区分不在于作为或者不作为,而是在于主观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是故意的,则构成滥用职权罪,如果行为人的主观是过失的,则构成的变成了玩忽职守罪。”所以孟棠明白,依据上面的这个知识点,那就应该仔细判断案例中的警察李某的主观心态,究竟是故意还是过失。而天幕之下,观看天幕的诸朝人们直接炸锅了!“吸毒人员?什么是吸毒啊?难不成是毒药?”“谁脑子有问题啊?居然把毒药用来吸食?!?”“这叫王某的警官可真是可恶,一个小姑娘的性命就这样没了,这个警官肯定有罪!要严厉惩罚他!”“不作为啊!我记得孟棠姑娘之前说是律法……后世人叫法律……我还是读不习惯……说法律要求人们干某事,而有人不干,那这王某的行为肯定属于啊!”“虽然我还是不知道什么叫‘吸毒’,但纵然这小姑娘的母亲有罪,可她的女儿才五岁啊!那么小却被饿死真是太可怜了哎……”……汉朝。汉武帝时期。刘彻自认为自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对大汉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改进很重视,并且对官员的廉洁自律要求很高。他清楚的记得,现在大汉所用的律法是《九章律》,最初来自溯到高祖刘邦,它的编撰和完善则是在文帝和景帝时期。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初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开始整理前朝的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汉朝最初的法律条文。到了文帝时期,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法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九章律》。其中包含了关于田土、户婚、徭役、贼盗、捕亡、杂律、厩律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而到了自己登基上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君权,从而又对这部律法进一步完善。刘彻直言:““此乃大过也!李某身为执法者,理当保护弱小,更何况是无辜稚童。此等玩忽职守之行径,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御史大夫赵禹俯首附和:“臣也如此以为,虽然我大汉没有具体规定玩忽职守罪,但也能凭借这个官员的失职行为而进行判决!”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是一位以严刑峻法着称的开国皇帝,乡野莽夫出生、一个破碗开局,最终登上最高地位的他亲眼见到、亲身看到官员之卑劣行为对百姓、尤其是最底层人们的影响之大。虽然当上皇帝的他,在有了权力的那一刻起就脱离了底层人们所拥有的阶级局限性,但对官员的恨意却始终铭记,所以他对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尤其不能容忍任何玩忽职守的行为。所以,此时的朱元璋看着天幕语气很是激烈,板着脸,瞪着虎目对a选项作评价:“李某之行,实属罔顾人命,罪不容赦!若在我大明,此等败类,留之有何益?当速速查办,以儆效尤!”但一人受罪也太过轻微,朱元璋心里还是不解气,此类事件要是在大明发生,这可不仅是关乎个体的生死,更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社会的稳定。如果处理不好,社会风气都会受影响。朱元璋看向一旁自己最疼爱的太子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为政之道,首在用人。李某之事,虽是个案,也未发生在我大明,但这种官员玩忽职守的案件以后也可能会发生。,!所以你日后继位,务必要加强对官员的教育,要求他们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不得有任何懈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大明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朱标点头应诺,深知父亲的苦心。朱元璋又补充道:“你要记住,为君者,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方能服众。今后,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对官员的要求,要让他们明白,任何玩忽职守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朱标认真听取了父亲的教诲,更加坚定自己在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明君,继承父志,使大明更加繁荣昌盛。朱元璋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特别自信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寄予厚望的的儿子在未来定能成为一位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君主。孟棠进行着判断,警察李某肯定不是故意要害5岁小女孩饿死的,题目中有专门叙述“疏忽而忘记”,所以她可以凭借这个关键信息断定警察李某是因为过失而不履行作为义务,那既然是过失,所以李某成立玩忽职守罪。a选项当选。孟棠打完√之后继续看向下一个——b吸毒人员吴某常常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而出去地区。某次,吴某明知家中有孩子,出门十日才回家,其年幼孩子在被隔绝的家中饿死。吴某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讲题目扫描完的孟棠眉头紧皱,这吴某未免也太恶毒,上一题的李某单纯是对职务行为有过失而导致的真实悲剧——是的!孟棠在题目答案的解析偶然扫视到“所述事实为真实事件”这几个字。但这吴某,连自己的孩子都不顾及……吸毒真是害人啊!:()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法考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