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想,自己是不是也该更主动一点。
可是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我怕我的话太多,怕打扰,怕她其实只是礼貌地回应。
于是我只是在看到她的新快拍时,多按几个心。
有时想留言,又删掉;想说“好漂亮”“真可爱”,又觉得太突兀。
但不说,总觉得有点遗憾。
那种细微的犹豫,在我们之间生出一种奇妙的节奏。
她永远是向前一步的那一个,而我,总是半步之后。
可正因为那半步的距离,我们的对话才始终带着呼吸的温度——既不太近,也不太远。
她偶尔会发来语音。
第一次是在某个晚上,我刚洗漱完。
屏幕亮起,她的名字在通知栏里闪烁。
我点开,传来她轻轻的笑声:“Hi,Ijustwanttosay…Keepongoing!!Youarebeautiful,youlooksnieveryhaircut!True”
那句“really”被她读得很圆,尾音轻轻上扬,带一点她特有的音调。
那一刻我几乎能想象出她说话时的表情——眼睛微弯,嘴角的弧柔软。
听完那条语音,我反复点了几次重播。
只是为了再听一遍那种轻轻的语调。
那种口音让我想起她在车上的样子:安静、温柔,却不让人觉得远。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从未真正谈过“你来自哪里”这样的问题。
她似乎有意避开,我也从未追问。
可在那些不经意的片段里,她的世界一点一点在我面前展开。
是她在深夜拍下的街角便利店,是她提到的“ramenshopIalwaysgoafterwork”,是她发的樱花盛开的视频,还有她偶尔说漏的那句:
“春が来たね。”
我没问。
我只是看着那几个字,心里涌出一种轻微的暖——像风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吹来。
那天深夜,她发来一张自拍。
是很随意的一张——她靠在窗边,头发有一点散乱,帽子歪在脑后,灯光打在她的侧脸上,整张照片都笼在柔柔的橘色里。
她单手托着下巴,对着镜头微笑。
照片的右下角露出窗外的霓虹倒影,模糊地映出一些日文。
我盯着那几个字看了好久。
那一瞬间,许多小小的片段在脑海里连成了一条线。
这一切都在那一刻,静静地落入一个合理的位置。
我没有立刻去问她。
只是看着那张照片,觉得她离我很远,却又并不真地远。
距离变成了一种温度,在屏幕和屏幕之间传递。
我甚至能想象她现在的样子——她坐在一间房子里,窗外的街灯亮着,风从帘缝里钻进来,她低头发消息,指尖在光下闪着微光。
也许她听着轻音乐,也许她正准备入睡。
我正想着,新的语音跳了出来。
是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