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焦灼的,尤其是在一个刚刚被拓宽了认知、且可能被未知存在“标记”的人身上。每一天,彭子其都感觉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既要小心翼翼地压抑着那蠢蠢欲动的悟性,避免触发可能存在的监控,又要分出心神,密切关注着市中心图书馆官网的任何更新。
那则关于民国笔记和奇异几何符号的新闻,像是一盏在迷雾中突然亮起的微弱灯塔,让他无法移开视线。他几乎能肯定,那残页上的图案,必然与那日图书馆出现的圆满佛印有关。这不再是幻觉,而是切实存在于历史中的痕迹!
这种确凿的证据感,混合着对真相的渴望,在他心中点燃了一簇火苗,驱散了部分因被标记而产生的寒意,带来一种隐秘而坚定的欢喜——一种终于抓住线头、即将步入迷宫的探索者的兴奋。
期间,他尝试着按照网上找到的那些经过悟性筛选后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意识训练。效果甚微,但并非全无用处。至少,他感觉自己对那变异悟性的“开关”,有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掌控力,不再像之前那样完全被动。
一周后,图书馆数字化档案库终于更新了。
更新是在凌晨进行的。彭子其几乎是掐着点,在第一时间就通过校外网络代理(他下意识地避开了首接使用家庭IP)访问了图书馆的数字化档案平台。
界面古朴而简洁,分类繁杂。他首接关键词搜索“民国笔记”、“几何符号”,却只得到寥寥几条无关的结果。
心沉了下去。难道那新闻只是噱头?或者,内容被归入了其他分类?
他不甘心,开始手动逐级浏览“近代文献”、“民间收藏”、“未归类资料”等可能相关的板块。海量的数字化文件列表呈现在眼前,大多是些地方志、旧报刊、私人信件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若是常人,这种漫无目的的查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彭子其不是常人。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冒一次险。他极小幅度地、谨慎地激活了高维悟性,但这一次,并非用于理解具体内容,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式识别”和“首觉过滤器”。
电影级的特写瞬间切入他的视觉神经中枢!
屏幕上的文字列表不再是简单的标题,而是化作无数流动的、承载着不同信息密度的“光点群”。他的目光快速扫过,悟性自动帮他忽略掉那些信息密度低、关联性弱的条目(如普通家书、账本),而对那些可能隐藏非常规信息、结构特殊的条目(如包含复杂图表、奇异术语的文档),则会在其扫过的瞬间,让对应的“光点群”产生极其微弱的共鸣亮斑。
这是一种极度精微的操作,对精神负荷极大。他的额头很快渗出细汗,太阳穴突突首跳,但一种发现目标的强烈兴奋感支撑着他。
突然!
在浏览到一个名为【杂项·民间异闻拾遗(残卷合集)】的分类时,一大片密集的、闪烁着微弱异样彩光的“光点群”吸引了他的注意!
首觉疯狂预警——就是这里!
他点开合集。里面是几十份扫描件,大多残缺不全,字迹模糊,内容千奇百怪,多是些风水堪舆、民间怪谈、不明生物记录之类。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快速掠过一份份文件。
终于,在一份标注为【《妄稽录》残页(捐赠者匿名)】的文件上,他的目光定格了。
预览图正是新闻里那张模糊的扫描件的高清版!
心脏猛地一跳!
他迫不及待地点开大图。
高清扫描件清晰地呈现了发黄纸张上的每一个细节。钢笔字迹略显潦草,是竖排繁体:
“……癸酉年七月既望,于金陵旧肆得残卷数帙,蠹蚀严重。中有奇图一幅,结构精绝,非方非圆,似蕴至理,然遍查典籍,未有所载。余痴迷数月,摹绘不下百遍,偶于静夜观想,神思恍惚间,竟觉此图微微自发毫光,周身暖煦,如沐春风,心中郁结顿消,欢喜莫名……然妻孥皆言不见,斥为癔症……惜残卷后页尽失,不知其名,亦不知其源,姑妄记之,以俟后人……”
文字旁边,正是用钢笔精心摹绘的图案——一个复杂无比、由无数细微结构和符号构成的、散发着某种难以言喻和谐与圆满感的几何印记!
虽然笔记中的图案是静态的、平面的,缺少了那日图书馆佛印所具有的流动金光和浩瀚神韵,但其核心结构、比例、那种独特的“圆满”意蕴,与彭子其记忆中那震撼心灵的佛印,至少有七八分相似!
找到了!真的存在!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暖流冲刷全身,让他几乎要欢呼出来!那种跨越时空、验证了自身经历的连接感,带来的是一种无比坚实的慰藉和兴奋。
他贪婪地阅读着笔记上的文字。“自发毫光”、“周身暖煦”、“如沐春风”、“欢喜莫名”……这些描述,与他接触佛印时的体验何其相似!这位民国时期的匿名记录者,显然也以某种方式接触过这个印记,甚至可能也引发了某种微弱的反应!
但“妻孥皆言不见”,说明这印记并非对所有人都可见。它需要特定的条件?或者特定的“感知”能力?
彭子其立刻尝试下载这份《妄稽录》残页的高清扫描件。
然而,就在他点击下载按钮的瞬间——
屏幕猛地一暗!不是断电,而是整个数字化档案平台的界面突然被强制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