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個刚刚学会用新声带发音的孩子,在嘈杂的市场上,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极细微声音,练习着歌唱,惊喜地发现每一个音符都能引来周围物品隐秘的、只有他能感知的回应。
这种于闹市中独自掌握奥秘的感觉,带来一种奇特的、孤独而又充盈的成就感。
傍晚时分,他心满意足又疲惫不堪地准备离开。
经过广场中央的大型室内音乐喷泉时,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
喷泉正在表演,水柱随着音乐起伏,灯光绚烂,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
然而,在彭子其的悟性感知中,这片区域的信息场却有些……异常。
水流的轨迹、水泵的功率、灯光的色彩切换……这些原本应该和谐统一的数据流,此刻却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的、难以察觉的不协调感。就像一首交响乐中,有一个乐器始终慢了百分之一拍,或者一个音符始终低了极其微弱的几个音分。
这种不协调极其隐蔽,普通人的感官甚至精密仪器都未必能察觉,但却逃不过此刻对“结构和谐”与“信息共振”异常敏感的彭子其。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下意识地再次微调“接口频率”,如同调整显微镜焦距,试图看得更清楚。
瞬间,那不协调感的源头被放大了!
不是机械故障,不是程序错误……那感觉更像是……某种外来的、微弱却持续存在的干扰波,如同背景噪音中的杂讯,正在极其缓慢地影响着喷泉控制系统某个核心芯片的时序!
这种干扰波的性质……他感到一丝莫名的熟悉。
冰冷,非人,带着一种极其隐晦的、自动化运作的质感……
像那个“守门人”系统!但又有些微的不同,更……具有物理渗透性?
难道……
一个念头如同冰锥,刺入他的脑海。
难道这种干扰,并非针对喷泉?而是这整个区域,甚至更广的范围,都笼罩在某种低强度的、常态化的信息场层面的监控或调节中?
而喷泉系统的这个微小不协调,只是这种宏大监控网络的一个无心之失般的“副作用”?一个因为系统微小老化而被偶然放大、让他恰好捕捉到的“漏洞”?
他被这个猜想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平凡的现实表象之下,无时无刻不流淌着一条他所不知晓的、由更高层次力量编织的“信息暗河”!
他之前的那些微小测试,是否也曾在这条“暗河”中激起过更细微、却可能被捕捉到的涟漪?
他不敢再想下去,匆匆离开了广场。
回家的地铁上,人群拥挤。彭子其靠在角落,闭上眼,看似休息,实则在默默回味今天的收获和最后那个可怕的猜想。
他需要更小心,更隐蔽。
同时,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也开始在他心中萌生——既然那个“接口”能让他更精细地感知和交互,那他是否可以利用它,不是去触碰物体,而是去尝试……感知甚至微弱地影响那条“信息暗河”本身?哪怕只是最边缘地带,获取一星半点的信息?
这个想法极其危险,却又充满了致命的诱惑。
就在他沉思时,地铁恰好经过一个老旧的区间隧道,灯光忽明忽暗地闪烁了几下。
在某一盏顶灯熄灭又亮起的短暂黑暗间隙,彭子其似乎看到,对面车窗玻璃的倒影里,在自己身影的斜后方,隔着一两个乘客的距离,有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低着头的身影轮廓,极其模糊地闪烁了一下。
不是光影效果,更像是一种……短暂的信号不稳定,或者低刷新率下的图像滞留?
他猛地睁开眼,警惕地转头望去。
身后是拥挤的、表情各异的乘客,没有任何人穿着显眼的深色连帽衫,也没有任何人看起来异常。
是错觉?还是……
彭子其的心缓缓沉了下去。
他收回目光,看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黑暗隧道墙壁,仿佛能感受到那冰冷的混凝土之后,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线路和波动。
城市依旧喧嚣,人群依旧匆忙。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一首就在身边。
隐藏在光天化日之下,流淌在信息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