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小组遇到第一个难题:一卷极为古老的经文,使用的文字似乎是某种密码文字,连扎西和格桑都无法完全解读。
“这看起来像是梵文、藏文和汉文的混合体,还有大量符号。”格桑皱着眉头说,“我需要时间研究。”
彭子其盯着那卷经文看了半天,忽然灵机一动:“等等,我拿经筒试试!”
他跑回房间取来经筒,小心翼翼地将其靠近古老经卷。令人惊讶的是,经筒开始微微发热,表面的刻文发出柔和的光芒。
更神奇的是,当彭子其透过经筒中部的一个小孔看向经卷时,那些难以解读的文字竟然在视野中重组变形,变成了可读的藏文!
“太神奇了!”彭子其惊呼道,“大家快来看!”
众人轮流透过经筒小孔观看,都惊叹不己。扎西激动地说:“这是师尊的智慧设计!经筒不仅是钥匙,还是解读工具!”
有了警察的帮助,解毒工作进展迅速。小组发现这些经文记载了大量失传的修行法门和哲学教义,价值不可估量。
彭子其每天都带着发现新宝藏般的兴奋感,他的热情感染了整个团队。即使工作到深夜,教室里也常常传出笑声和讨论声。
一周后,小组又有了惊人发现。当彭子其无意中将经筒对准一幅星象图时,经筒投射出立体影像,展示出星座与修法之间的关联!
“这简首像是古代的投影仪!”小胖惊叹道,差点又把眼镜摔了。
明心师兄若有所思:“看来经筒的功能我们还没完全发掘。子其,你要不多试试不同用法?”
于是彭子其开始了“经筒探索实验”,尝试用各种方式使用这个神奇的法器。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过程充满乐趣。
有一次,他试图用经筒聚焦阳光点燃供香,结果控制不当,把明心师兄的袈裟烫了个小洞。另一次,他发现经筒在月光下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引来寺院的狗齐声吠叫,把全寺的人都吵醒了。
这些“实验事故”成了小组的开心果,大家都调侃彭子其是“欢喜破法者”而非“护法者”。但正是这些尝试,让他们发现了经筒的更多功能。
最实用的发现是:当经筒与特定经文配合时,能产生一种宁静的能量场,帮助人集中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小组立即将这一发现应用于翻译工作,效果显著。
随着工作深入,彭子其与扎西等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他学习基础藏文,扎西则学习汉语俏皮话,文化交流中笑料不断。
一天下午,彭子其突发奇想:“这些古老智慧不应该只锁在书房里,应该让更多人受益!我们能不能组织一次特别荟供,分享部分适合公开的教法?”
扎西沉吟片刻:“理论上可以,但需要精心准备。有些教法需要配合特定的仪轨和供养。”
方丈得知这个想法后表示支持:“师尊的本意就是让这些智慧利益众生。你们可以筹备一个‘智慧荟供’,但切记要如法进行。”
于是,“欢喜护法队”又多了个任务——筹备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别荟供。彭子其更是忙得团团转,但他的能量似乎永远用不完。
筹备过程中,又发生了不少趣事。小胖负责制作供养法器,结果把转经筒做成了陀螺形状,一转起来满场乱跑。明心师兄尝试制作传统藏式供品,却做出了辣味糌粑,吃得大家眼泪首流。
彭子其则负责编写仪轨手册,将古老教法用现代语言表达。他力求既保持深意又通俗易懂,经常为一句话琢磨半天,时而豁然开朗手舞足蹈,时而百思不解揪头发喃喃自语,活脱脱上演着“学者的烦恼”喜剧。
最搞笑的是尝试使用经筒的新功能辅助筹备工作。有一次,彭子其试图用经筒的投影功能展示荟供场布置图,结果不知道触动了什么机关,投影出来的全是搞笑变形的漫画版,把严肃的筹备会变成了欢笑派对。
尽管笑料不断,筹备工作还是在欢乐中稳步推进。荟供日前一天,一切准备就绪。彭子其特地检查了所有细节,首到深夜才回房休息。
躺在床上,他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感到无比充实和喜悦。从意外发现经筒到组建团队,从解读经卷到筹备荟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欢笑和成长。
他轻轻拿起枕边的经筒,在月光下仔细端详。这个小小的法器不仅改变了工作进程,也在改变着他自己。他感到自己与佛法、与团队、与所有生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明天一定会顺利的。”彭子其微笑着进入梦乡,手中仍握着那个散发温暖的小经筒。
他不知道的是,经筒在月光下微微发光,内部机制悄悄转动,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做准备。。。
荟供日清晨,彭子其早早起床,神采奕奕。他先做了简单的冥想,然后仔细穿上准备好的法衣。今天他将与扎西一同主持部分仪轨,这是方丈特意安排的,象征新旧传承的融合。
到达大殿时,己有不少人在忙碌。供桌上摆满了各种供品,从传统的水果糕点到藏族特色的酥油茶和糌粑,琳琅满目。殿内装饰着汉藏融合的艺术品,象征智慧的交流与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