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后面一个年轻人插话,“刘大明不就是被您的如意结感化的吗?现在网上都传开了,说您的如意结有特殊力量!”
彭子其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不知从何时起,他被神化了,如意结也被传得神乎其神,说什么能招财改运,甚至能治病救人。
果然,接下来几天,情况越发离谱。有人抱着生病的孩子来找他“赐福”,有人拿着如意结去医院“治病”,甚至有人开始贩卖所谓的“彭子其亲编如意结”(实际上全是假货)。
彭子其赶紧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澄清如意结没有特殊功效,呼吁大家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但越是澄清,相信的人反而越多,还有人说他“谦虚”“积德不张扬”。
“这可怎么办?”彭子其对着周馆长诉苦,“再这样下去,非要出大事不可!”
周馆长沉吟片刻:“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大家把你神化了,你就得用行动来打破这种神话。”
彭子其若有所思。
机会很快来了。省里要举办一个大型传统文化展览会,邀请彭子其去做现场演示和演讲。彭子其知道,这是澄清误解的绝佳机会。
展览会上,人山人海。彭子其的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少人显然是冲着他的“神力”来的。
演讲环节,彭子其走上台,深吸一口气:“大家好,我是彭子其,一个普通的手工艺人。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相:如意结没有超自然力量,它不能招财,也不能改运,更不能治病。”
台下顿时哗然。
彭子其继续说:“我知道,很多人是因为刘大明的故事而来的。但改变他的不是如意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关怀。如意结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提醒我们与人为善的信物。”
有人喊道:“那你怎么解释自己的好运?不就是从编如意结开始的吗?”
彭子其笑了:“我的好运,来自于心态的改变。当我开始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我的世界就变大了,机会也就多了。这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再简单不过的人生道理:德后财自来。”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
彭子其拿起一个半成品如意结:“编织就像人生,有进有退,有收有放。每一根线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穿插缠绕,才能形成美丽的图案。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每一次善行,每一次努力,都在编织我们的人生。”
他边说边编,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彩线之间:“有人说‘命里十钱,难求百金’,我认为这话不对。命运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改变的。但不是通过迷信和投机取巧,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修行——修我们的德行,修我们的心态。”
最后,他举起编好的如意结:“这个结,最大的魔力就是提醒我们:一切interected,我们每个人都在无形中相互影响。所以,要种善因,结善缘。”
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不少人走上前来,不再要求“赐福”,而是真诚地学习编织技艺,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晚,彭子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彭老师,我是刘大明。今天在监狱里看了您的演讲首播。您说得对,改变我的是善意,不是结。我会好好改造,重新开始。出狱后,我能跟您学编织吗?”
彭子其回复道:“当然可以。记住,人生如编,有收有放才有形。”
放下手机,彭子其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院子里他捐赠给社区的那些编织长椅上。他想起奶奶的话,想起赵奶奶的话,想起这一路上的种种巧合与机遇。
或许,财运真的有因果。不是迷信中的因果报应,而是实实在在的:你散发出的善意和正能量,终会以某种形式回流到你身边。钱的最佳去处确实是做善事,不是因为这会带来更多财富,而是因为这让财富有了意义。
彭子其拿起编织针和彩线,又开始编一个新的如意结。这一次,他每编一圈,就默念一个自己要感谢的人的名字。
线在指间穿梭,如同命运在时间中编织。有收有放,有进有退,最终都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德后财自来,原来是这个意思——不是先有德后有财,而是德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
彭子其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欢喜随心的乐观,这突如其来的领悟,不就是生活最好的馈赠吗?
他决定,明天就去养老院,把这个新编的如意结送给赵奶奶。毕竟,所有的故事,都是从那个看似偶然的教学开始的。
而所有的偶然,或许都是精心编织的必然。
线还在继续穿梭,故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