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林微之间,那道无形的墙越来越厚。他不再与她分享工作中真正的烦恼,不再与她深入交流内心的想法。他们的对话,更多地围绕着孩子的日常、家庭的琐事、以及那些浮于表面的关心。他害怕深入的交流,会触及那个他不敢触碰的雷区——关于“林氏”,关于那本古书,关于儿子身上越来越无法掩饰的异常。
林微并非毫无感觉。她能清晰地触摸到丈夫身上那层无形的隔膜。他人在身边,心却仿佛隔得很远。她尝试过更加温柔地靠近,换来的却是他更加滴水不漏的防御和更加“完美”的表演。她开始感到一种无力感,一种独自在舞台上表演,而唯一的观众却心不在焉的孤独。她也将这一切归咎于丈夫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只能更加努力地经营这个家,期望能用更多的温暖,融化他冰封的内心。
两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拼命维系着这个家摇摇欲坠的平静与幸福,却如同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奔跑,无法真正交汇。
第西章埋下的伏笔:
彭子其知道,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待和猜测下去了。儿子的能力在飞速成长,随时可能彻底暴露,引来无法预料的后果。而“林氏”的线索,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必须采取更主动、更危险的行动。
他再次想起了那个匿名的、提供“林氏”线索的加密渠道。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他决定冒险进行第二次联习。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模糊的信息,他需要更具体、更指向性的答案。
他精心编撰了一条信息,没有发送任何图片,而是用了大量隐晦的、借用于科幻和神秘学领域的词汇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情绪共鸣引发的环境扰动、微观层面的物质重构、无意识层面的能量护盾等等。他刻意模糊了“主体”的身份,将其描述为一个“研究对象”。
他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1。“林氏”与这种“天赋”的传承,具体有何关联?是否有历史记载或己知案例?
2。这种“天赋”的成长,是否可以引导或控制?其终极形态或潜在风险是什么?
他将信息发送出去,如同将一颗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黑暗深渊,不知道会激起怎样的涟漪,或者……会惊醒何种庞然巨物。
等待回复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彭子其的精神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既要应付公司事务,又要维持家庭假象,还要时刻关注儿子的任何细微变化,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一周后,回复来了。依旧是通过那个加密链接,依旧是匿名的源头。
这次的回复,更加简短,也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林氏为古老‘守护者’血脉一系,然传承己断,记载多湮灭。‘天赋’非赠礼,实为‘标记’与‘代价’。”
“成长不可逆,如江河奔海。引导需‘钥匙’,控制近虚妄。终极乃‘回归’,风险为……‘容器’破裂,或‘观测’降临。”
“停止你的探查。你己被‘注意’。”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无论彭子其如何尝试,都无法再联系上对方。那个加密链接也彻底失效,仿佛从未存在过。
“守护者”、“标记”、“代价”、“回归”、“容器破裂”、“观测降临”……
还有最后那句——“你己被‘注意’”。
彭子其坐在黑暗中,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惨白的脸。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恐惧,如同赤身被抛置于无垠的、充满恶意的星空之下。
“注意”?被谁注意?
是同样追寻这些秘密的其他势力?还是……那信息中提到的、“观测”一词所指向的、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
他一首以为自己是躲在暗处的调查者,却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己经暴露在了某种未知的视线之下。
而“林氏”是“守护者”?传承己断?那么林微知道自己是“守护者”的后裔吗?如果不知道,她为何似乎对本应被“守护”的、儿子身上的“天赋”毫无察觉?如果知道,她为何沉默?这断裂的传承,又意味着什么?
谜团没有解开,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重,并且染上了更加浓郁的危险色彩。
他不仅没能找到保护儿子的方法,反而可能……己经将全家都拖入了一个更深的、更危险的旋涡中心。
彭子其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繁华的、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那一片璀璨的光明之下,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双冰冷的、非人的眼睛,正穿透层层虚空,静静地注视着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注视着他那拥有非凡能力的儿子,也注视着他这个……不自量力、试图窥探禁忌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