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余名士兵跟着模仿,起初歪歪扭扭,渐渐有了模样。
“别图快。”诸葛俊边做边喊,“呼吸跟不上,动作就是白费力气!记住,打仗不是比谁喘得凶,是比谁撑得久!”
操练到巳时末,第一批参训士兵额头冒汗,但脸色反倒比昨日红润了些。
匠营那边也在同步推进。五百民夫被调来协助修械,堆成小山的破损兵器开始分类处理。能修的回炉重锻,实在报废的拆解取材。
诸葛俊亲自去了一趟,拿起一支刚修好的长矛,掂了掂重量,又看了看枪头角度。
“偏了三分。”他说,“刺出去容易卡住,回头还得拔不出来送命。重做。”
工匠头领抹着汗点头:“明白,咱们宁慢也不交次品。”
傍晚时分,军械督造司报来首日进度:修复长矛一百七十三支,整备盾牌九十西面,新制箭矢八百二十支。
诸葛俊在账册上批了句:“箭羽加厚三分,利于破甲远射。”然后合上竹简,端起碗喝了口热汤。
夜风渐起,他披了件薄袍登上高台。校场灯火通明,第三批士兵正在练习太极步法,脚步踏地整齐划一,像一阵低沉的雷鸣。
薛仁贵走上来,拱手道:“骑兵今日完成三轮变阵演练,最快三十七息完成合围。”
“不错。”诸葛俊点头,“明日目标,三十息内。”
“那得跑断腿。”
“断不了。”诸葛俊笑了笑,“人累了才会觉得腿断,心定了,身子自然跟上。”
岳飞随后也到了,汇报步卒训练情况,并提了一个建议:“能否将伤愈未归队者编为教习组?既不让其冒险上阵,又能传授经验。”
“好主意。”诸葛俊当即应下,“你挑二十人出来,每人带一个小队,专门指导实战技巧。”
三人又议了片刻明日安排,各自散去。
诸葛俊没回帐,仍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操练。一群新兵正围着一名老卒学格挡动作,那人一手持盾,一边喊口诀:“左脚蹬地,肩要沉,别拿肚子接刀!”
远处匠营火光未熄,锤声叮当不断。
忽然,一名传令兵快步登台,递上一份清单:“今日共消耗粮米六百二十斤,箭矢材料补齐,预计三日后可恢复日出箭千支。”
诸葛俊接过看了一眼,正要说话,目光却停在清单边缘一行小字上。
那上面写着:**“南区粮仓,昨夜补入粟米三百石,来源——后方转运。”**
他皱了下眉。
“这三百石是谁调来的?”
传令兵一愣:“好像是……工部那边首接拨的,说是应急储备。”
诸葛俊没吭声,把清单递回去,低声问:“工部?我们这儿最近有工部的人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