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刘梦柔身边的贴身侍女再次进来,这次带来了一封短笺。他拆开看了,上面只有八个字:“民心动,根基稳。”
他把纸条捏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一名老尚书小心翼翼开口:“陛下,如此大赦,是否也该考虑重修律令?现有法条多承前朝,或有不合时宜之处……”
“会修。”诸葛俊打断,“但现在还不急。”
“那……何时着手?”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宫墙上,一面新旗刚刚升起,布料还未完全展平,在风里轻轻抖动。
“等他们把路修好。”他说。
殿内众人一时不解。
他转过身,声音不高:“有人愿意拿锄头干活,就说明赦令落地了。等全境百姓都敢信朝廷一句话,那时再改律法,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
老尚书低头称是。
又有奏报送来,说犍为郡上报,当地豪强私下扣押两名己被赦免的奴户,拒不放人。地方官不敢处置,特来请旨。
诸葛俊听完,脸色未变,只唤来御前校尉:“持朕金牌,明日出发,首赴犍为。见人放人,见阻破阻。若豪族拒命,先拘其主,再查田产户籍。”
校尉领命而去。
殿中气氛渐渐凝重。刚才还因民间响应而略显轻松的氛围,此刻又被现实拉回地面。
一名文官低声叹道:“原以为一道诏书便可万象更新,没想到……”
“你以为?”诸葛俊瞥他一眼,“一道圣旨下去,天下就自动太平了?”
那人连忙低头。
“赦的是人,不是根。”他坐回案后,“积弊如树,砍了枝叶,根还在土里。现在要做的,是一天天去挖。”
话音刚落,外头又传来脚步声。
一名小太监几乎是冲进来的,脸上带着惊惶:“陛下!不好了!巴郡快马加急——有七名被赦囚徒出狱当日便持刀抢劫米行,打伤三人,现己被捕,押回大狱!舆论哗然,街头己有百姓议论‘新皇仁慈反招祸’!”
殿中顿时一静。
几位原本支持大赦的大臣脸色发白。那名老臣立刻上前:“陛下,此事若不严办,恐损圣誉!当立即下诏,暂停其余赦免执行!”
诸葛俊没有说话。他盯着那个报信的小太监,问:“米行老板是谁?”
“回……回陛下,是巴郡都尉的舅兄。”
“哦。”他轻轻应了一声,拿起笔,在一张空白诏纸上写下几个字。
纸页翻动的声音清脆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