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深吸一口气,躬身应下:“臣,领命。”
房玄龄也上前一步:“那臣可否负责外交联络?联络南蛮、辽东诸部,确保我方消息畅通,联盟稳固。”
“准。”诸葛俊点头,“你即日起拟一份《邻邦交好名录》,列出可拉拢、可威慑、可离间的对象,逐个施策。”
他顿了顿,又道:“还有最后一件事。”
内侍捧来一册薄本,封面无字,纸色微黄。
诸葛俊接过,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三个标题:
**上策:待敌犯境,聚而歼之**
**中策:小挫其锋,迫其退盟**
**下策:全面反攻,首取许都**
“这是我拟定的《三策备览》。”他说,“暂不公开,只供你们参阅。何时启用哪一策,由情报定,由时机定,由战场变数定。”
房玄龄翻了几页,神色凝重:“下策……真要打到许都?”
“我不想打那么远。”诸葛俊合上册子,“但如果司马氏逼我走到那一步,我也不会手软。”
魏征低声道:“可一旦开启全面战争,民生必然受损,税赋加重,百姓怨言难免。”
诸葛俊望向窗外。
春阳洒在宫墙之上,柳枝随风轻摆,远处传来孩童诵书声,隐约能听清一句:“治国之道,在安民,在固本……”
他收回视线:“我知道百姓不愿打仗。可有时候,打得越狠,和平就越久。我们不是为了称霸,是为了让下一代不用再打仗。”
殿内再度陷入沉默。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进来,双手呈上一封密函。
诸葛俊接过,拆开扫了一眼,眉头微皱。
“怎么?”魏征问。
“晋国刚刚在并州发布告示,宣称发现一处古墓,出土竹简数十片,内容疑似《山水赋》残篇。”诸葛俊冷笑,“他们开始炒作文脉了。现在市面上己有商人高价收购抄本,据说一页值三金。”
房玄龄怒道:“无耻!那是咱们赢来的文名,他们竟敢拿来牟利?”
魏征却摇头:“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借此宣扬‘晋承魏统,文脉正朔’,试图从道义上瓦解我们的优势。”
诸葛俊把密函放下,语气平静:“既然他们玩文斗,那我们也别闲着。命鸿胪寺牵头,办一场‘天下实务大讲堂’,邀请各州学子来成都,免费授课三个月,内容全是农田水利、兵器制造、商贸管理。再让人写几篇通俗文章,叫《一篇文章能吃饱饭吗?》《司马家卖抄本,百姓饿肚子》——贴遍街头巷尾。”
房玄龄忍不住笑出声:“这骂得可真够首白。”
“文斗赢一次是运气,赢百次才是实力。”诸葛俊站起身,“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真正的治国,不在几句辞藻,而在仓廪是否充实,边疆是否安宁,百姓能否安心睡觉。”
魏征深深一拜:“陛下明察万里,臣等不及。”
房玄龄也躬身:“愿为前驱,不负圣谋。”
诸葛俊点点头,送二人出殿。
待脚步声远去,他重新坐下,拿起尚未封存的《三策备览》,提笔在“上策”末尾添了一行小字:
“若敌不动,则我动于无形;若敌欲动,必使其动于我所料。”
烛火跳了一下。
他吹熄了旁边一支快燃尽的蜡烛,继续伏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