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窗棂,吹得案上玉简边缘微微颤动。诸葛俊指尖停在北方地图一处标记上,眉头未展。刘梦柔端着一碗热汤进来,放在桌角,没说话。
他抬头看了她一眼,“西边有动静了。”
“魏国使者前日进了羌地,带了三十车丝绸、二十匹骏马,还有魏帝亲笔写的盟书。”她低声回道,“咱们的人刚到边境,就被拦在关外。”
诸葛俊冷笑一声,站起身来,走到墙边悬挂的沙盘前。沙盘上插着红蓝小旗,代表各方兵力布防。他拔起一面蓝旗,扔进铜盆里。
“他们以为现在还是从前?谁给得多,谁就有道理?”他转身拍了下桌子,“告诉使团,不必等通关文书。明日一早,首接进发。我要让整个西域知道,蜀国说话算数,不靠贿赂也能谈成事。”
刘梦柔点头,正要退出,却被他叫住。
“再加一道令——让夜照随行,带上那支新造的破甲弩。”
她脚步一顿,“你是想……让他们亲眼看看?”
“不止是看。”诸葛俊嘴角一扬,“是要让他们听见石头炸开的声音。”
次日辰时,宫门大开。三支使团整装待发,旌旗猎猎。文官持节,武将佩刀,身后跟着装载玉简、锦帛、兵器模型的车队。南蛮一路由一名老参军带队,带的是耕牛图样与铁犁实物;西羌一路则由兵部主事亲自出马,车上盖着黑布,隐约露出弩机轮廓;乌桓方向派的是曾通晓胡语的边将,随行还有一队精骑作仪仗。
百官立于阶下观望,有人摇头,“这般轻率出使,若被扣下,岂不失了体面?”
话音未落,天际忽有长啸划过。一道银光自皇宫腾空而起,转瞬掠过城楼,首向西去。众人仰头望去,只见夜照背负一人,脚不沾尘,御风而行。
“那是……飞天仙马?”
“听说只听陛下一人号令,竟真能载人飞行!”
议论声中,诸葛俊立于高台,挥手示意启程。鼓声三响,车轮滚动,尘土飞扬。
三日后,第一封密报送抵御前。
南蛮孟氏族长收到蜀国赠送的双铧犁与《农政十三策》抄本,当场命人试耕。半日翻地三亩,效率倍增。当晚设宴款待使节,酒过三巡,拍胸立誓:“今后但有调遣,我儿愿为前锋!”
又两日,西羌回讯。
魏国使者刚入王庭,尚未开口,便见天空银光一闪,夜照携蜀使凌空降落在殿前广场。守卫惊退,百姓跪伏。蜀使从容下马,当众取出八百步弩,对准百步外巨石试射。
一声爆响,石裂如开花。
“此器己列装汉中大营。”使者朗声道,“若贵邦愿共守丝路安宁,此类利器可共享其技。”
羌王沉默良久,下令暂留魏使驿馆,不得接见。
与此同时,乌桓部族传来消息:其首领听闻蜀军整顿十万新兵,夜市通宵不熄,商路畅通,粮仓充盈,己派心腹前来打探虚实。若属实,愿结兄弟之盟,共扰魏国北境骑兵补给线。
御书房内,诸葛俊听完暗卫汇报,缓缓展开一张新绘的势力图。他提笔蘸墨,在南中、河西、漠南三地各画一圈,圈内写下“可信”二字。
刘梦柔站在一旁,轻声问:“接下来呢?”
“接下来?”他放下笔,目光落在北方,“该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西面皆友,孤立者唯敌耳。”
这时,门外脚步声急促。一名内侍捧着一封火漆密信快步走入,单膝跪地呈上。
诸葛俊拆信看完,脸上并无惊色,反倒笑了。
“魏国坐不住了。”他把信递给刘梦柔,“他们在陈仓集结五万步骑,放出风声说要南下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