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俊看着他:“那你告诉我,什么叫忠臣?是天天念着‘祖宗规矩’,却让前线将士穿烂鞋打仗的,还是默默做事、不争不抢、却被排挤在外的?”
老人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知道你们怕。”诸葛俊语气缓了些,“怕变,怕丢权,怕自己跟不上。可这个国家不能再拖了。再拖三年,不用外敌打进来,自己就散了。”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我不是来当个摆设皇帝的。我是来让蜀汉活下去的。”
殿内一片寂静。
片刻后,李承业忽然出列,单膝跪地:“末将愿交兵部三年账目,请陛下彻查,若有半点虚报,甘受军法处置!”
话音刚落,户部左侍郎也跟着跪下:“臣愿配合清查地方赋税流向!”
接着是工部主事、太常寺少卿、监察御史……一个接一个,陆续有人出列请命。
诸葛俊没让他们全跪着,只道:“起来吧。我要的不是跪,是实心办事的人。”
他转向李承业:“你带几个人,组建一个‘政务督办司’,专门盯着各部门执行效率。每月出一份考评,贴在宫门外公示。”
李承业咧嘴一笑:“这主意狠啊,谁敢怠工,全城百姓都看得见。”
“就是要他们看得见。”诸葛俊道,“官不是关起门来做给上面看的,是做给下面人活命用的。”
正说着,一名小宦官匆匆从侧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书。
诸葛俊接过一看,眉头微皱。
“怎么了?”刘梦柔轻声问。
他把文书递给她:“益州刺史王通上表,说新政扰政,请求暂缓官员考核制度,称‘人心浮动,恐生民变’。”
刘梦柔看了一眼,冷笑:“他去年收了豪族三万金铢,替他们压下了土地兼并案。现在跳出来喊民变,倒是会装好人。”
诸葛俊把文书往桌上一拍:“那就让他亲眼看看什么叫民变。”
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着令王通即日回京述职,沿途不得惊扰百姓,每过一县,须在当地集市公开宣读朝廷新规,并接受百姓质询。全程由监察御史随行记录。”
写完吹了吹墨迹,递给李承业:“派人送去,顺便告诉那位大人——
如果百姓有石头扔他,那是他自己招的。”
李承业接过一看,哈哈大笑:“这差事妙啊,比罚俸有意思多了。”
殿内气氛终于松动了些,甚至有人偷偷笑了。
诸葛俊走下台阶,站在大殿中央:“我知道有些人还在观望,等着看我什么时候倒台。没关系,我不急。
但记住一点——
从今天起,蜀汉不养闲人,不护赃官,不容懦夫。
想干事的,我给位置;想混日子的,请让开道。”
他回到高台,最后道:“明日开始,每日辰时开小朝会,各部主官轮值汇报。谁迟到,扣俸三月;谁空谈,首接换人。”
说完,他看向窗外。
阳光正照在宫门前的石狮子上,一只麻雀落在狮头上,歪着脑袋看了看殿内,扑棱翅膀飞走了。
诸葛俊收回视线,对李承业说:“去把那份《官员行为准则》拿上来,今天就贴出去。”
李承业应声而去。
刘梦柔抱着孩子走上前,轻声道:“你今天说了够多的话了。”
“还没完。”他望着空了一小半的朝班,“这才刚开始。”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站到他身侧,像一根不动的柱子。
远处传来钟声,当——当——当——
三声响罢,新的一天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