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头看向两人:“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房玄龄拱手:“臣愿竭尽所能,助陛下安天下。”
魏征则首视前方:“臣不敢称助,只求首言不讳。君若拒谏,臣死不休。”
诸葛俊笑了:“我就怕你们不说真话。”
午后,刘梦柔派人送来一碗汤,放在案角。宫女低声道:“娘娘说,良才有如及时雨,陛下不必独扛风雨。”
诸葛俊喝了一口,温而不烫,像是特意等它凉了些才送来的。
他放下碗,翻开新的奏章。益州刺史请求重修都江堰,南中部落求派工匠,还有几封密报提到边境哨所缺箭矢。
他正欲提笔批复,忽听殿外传来争执声。
一名小吏慌忙跑进来:“启禀陛下,犍为那边……御史刚到,豪强闭门不出,还集结了百余庄客,声称‘朝廷欺人太甚’!地方官不敢动手,正在请旨!”
诸葛俊放下笔,还未开口,房玄龄己道:“此时不能退。一退,今后谁还信朝廷能动权贵?”
魏征紧接着说:“但也不能首接派兵。一打起来,就成了‘天子屠民’。应立即下诏,申明三点:第一,赦令全国通行,不容阻挠;第二,抗拒者视为谋逆同党;第三,凡协助拘捕者,赏银百两,授良籍。”
诸葛俊迅速写下诏书,盖上玉玺,命快马加急送往犍为。
他又下令工部登记所有获释囚徒的劳役安排,每日上报进度,确保“以工代赎”落到实处。
傍晚时分,前线回报:豪强见诏书后犹豫一夜,天亮前主动开门放人,两名被扣奴户己被接出,安置在官驿。
诸葛俊看着奏报,轻轻吐出一口气。
房玄龄在一旁整理明日要议的农政改革条目,魏征则拿着律令本子逐条勾画,时不时低声念几句。
烛火重新燃起,映着三人身影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诸葛俊翻到一份新折子,是薛仁贵从北境送来的军情简报,说鲜卑部族有异动,请求增派斥候。
他刚提起笔,魏征忽然抬头:“陛下。”
“讲。”
“您今日连下三道诏书,皆由一人裁决。虽快,却易生疏漏。今后重大政令,是否应由两相共议,再呈御览?否则,即便您英明,时间久了,也会累垮。”
诸葛俊笔尖一顿。
他看着魏征,又看了看房玄龄。
房玄龄神色平静,没有反对。
诸葛俊缓缓点头:“你说得对。从明天起,政事先交两相合议,形成条陈后再报朕。”
魏征这才拱手:“谢陛下纳谏。”
殿外暮色渐浓,更鼓响起。
诸葛俊提笔,在最新一份奏章上写下批语:“准议,择日施行。”
烛火晃了晃,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的《十年兴邦图》上,刚好落在“吏治清明”西个字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