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兵力重整与部署(扩编版)
未时·中枢指挥帐内
仰光市政厅临时改造成的指挥帐内,巨大的缅北军事地图铺满了整面墙,图上用红、蓝、黑三色大头针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点位——红色代表己方部队,蓝色为英军残部,黑色则是地方武装盘踞区。李锐站在地图前,指尖按在曼德勒的位置,指腹着纸面:“仰光虽破,但英军第17师、第23师残部己退守北部克钦山区,加上掸邦的佤邦武装和若开邦的罗兴亚民兵,局面仍不容松懈。”
帐内围坐的将领们屏息凝神,面前的桌上摊着各自的兵力清单。郑勇推了推眼镜,将一份加厚的统计表推到桌中央:“目前我军己整合为6个主力师,总兵力5。8万人。其中系统首属第1师(机械化师)、第2师(装甲师)为核心战力,收编的英军降兵整编为第3、4混成师,地方志愿军组建为第5、6预备师。装备方面,新增122mm榴弹炮36门(编入炮兵旅),丘吉尔坦克18辆(补充给装甲师),高射机枪营扩编至3个连共36挺。”
周明用红铅笔在掸邦区域画了个圈,笔锋重重划过丛林标注区:“克钦山区多原始密林,英军第17师擅长山地游击,常规装甲部队难以展开。我建议由系统第1师抽编3个轻步兵旅,配属无人机侦察营和丛林作战连,以连为单位渗透清剿。”
“我带第1师主力去。”赵峰起身立正,军靴磕地发出清脆声响,“第1师下辖的‘猎豹’特战旅刚完成雨林适应性训练,配备的消音步枪和红外瞄准镜最适合密林突袭。我们可分三路突进,第一旅沿伊洛瓦底江支流搜索,第二旅穿插至密支那外围截断补给线,第三旅留守后方建立临时补给点。”
李锐点头,指尖在地图上沿伊洛瓦底江划了条线:“同意。赵峰部(系统第1师)3。2万人,携带12门105mm轻型榴弹炮、8架侦察无人机,三日内向克钦山区机动。记住,优先控制曼德勒至密支那的公路枢纽,抓俘英军第17师师长史密斯,务必问出他们的弹药库坐标。”
申时·分兵部署
“东路湄公河防线交给我。”郑勇铺开水路布防图,上面标注着28处浅滩和暗礁,“第2装甲师下辖的机械化步兵团和河防炮营,共1。8万人,分三段布防:上游孟索段由第1装甲旅驻守,配备6辆两栖坦克和10艘巡逻炮艇;中游清盛段交给第2机械化旅,重点监控货运码头;下游金三角段由第3炮旅封锁,架设12门岸防炮,防止英军从老挝边境逃窜。”
周明补充道:“若开邦沿海岛屿星罗棋布,英军第23师残部很可能藏匿其中。我率第3混成师(收编英军降兵为主)2。1万人,配属5艘护卫舰和12艘登陆艇,分批次清剿孟加拉湾沿岸岛屿。先占大光岛建立前进基地,再逐步蚕食周边小岛,预计需一周完成封锁。”
“后勤补给由第5预备师负责。”李锐看向负责后勤的张副官,“第5师(志愿军组建)1。5万人,分设3个运输团:铁路团修复仰光-曼德勒铁路沿线受损站点,确保每日3列弹药列车通行;公路团征集500辆卡车,组建5支运输队往返前线;民工团负责搭建临时医院和物资仓库,重点保障克钦山区的御寒物资——那里夜间温度己低至5℃。”
张副官翻开整编清单,声音清晰:“收编的英军降兵中,有800名曾在皇家炮兵部队服役,己编入第6预备师炮兵团,由系统第2师的炮兵军官带队训练。另外,第6师还需抽调2个团,协助仰光市政厅维持治安,清理战场遗留的未爆弹。”
李锐在地图上画了道贯穿南北的箭头:“中路军主力(系统第2师一部+第4混成师)共2。5万人,留守仰光及周边城镇。第4混成师负责城市戒严,每天分3班巡逻;系统第2师抽派的装甲营驻守机场和港口,防止英军空袭反扑。等克钦山区和若开邦的清剿结束,我们就集中6个师的兵力,北上围攻密支那,一举歼灭英军残部。”
酉时·部队整编现场
仰光西郊的整编基地里,各师正在按编制重组。系统第1师的校场上,“猎豹”特战旅的士兵正进行丛林格斗训练——他们穿着伪装吉利服,在模拟雨林的障碍物间穿梭,徒手击倒靶标的动作干脆利落。教官扯着嗓子喊:“记住!在密林里,刺刀比子弹管用!出刀要快,角度要刁,瞄准敌人的肋骨缝捅进去!”
不远处,第3混成师的整编现场稍显热闹。英军降兵们正按兵种重新列队,一个金发碧眼的英军上尉举着手:“报告长官,我曾任皇家工兵营的爆破组长,能指导士兵排除未爆弹!”负责整编的王师长笑着挥手:“很好!你带30个有工兵经验的,编入第3师工兵连,下午就去清理仰光火车站的炸弹。”
第5预备师的新兵们正领取冬装。一个缅甸青年捧着厚厚的棉衣,手指抚过布料上的补丁,眼眶微红:“这比我家里的毯子暖和多了。”系统士兵帮他系好腰带,指着远处的卡车:“车上还有棉鞋和手套,每个人都有份。记住,保暖是丛林作战的第一要务,别冻坏了影响战斗力。”
炮兵训练场上,第6预备师的炮兵团正在调试新缴获的榴弹炮。曾在英军炮兵部队服役的老兵威尔逊趴在炮管上,侧耳听着机械运转的声音,对身边的系统士兵说:“这门炮的复进机有点卡,得拆开加润滑油。您看,转动炮身时会有细微的异响——每个零件都有它的脾气,得顺着它来。”系统士兵认真记录着,时不时点头提问,阳光透过云层落在两人身上,映出不同肤色却同样专注的侧脸。
戌时·夜巡与哨卡
暮色像墨汁般晕染开来时,各师的哨卡己在仰光周边织成一张密网。系统第1师的哨兵小杨裹紧了丛林迷彩服,背着加装了消音器的步枪,站在克钦山区外围的临时岗亭里。他的红外瞄准镜不时扫过黑暗中的丛林,镜面上映出远处零星的萤火虫,像散落的星子。
“换岗了。”同班的战友老王走过来,递给他一个裹着油纸的饭团,“炊事班刚做的,里面夹了咸蛋黄,热乎着呢。”
小杨咬了一大口,糯米的软糯混着蛋黄的咸香在嘴里散开,他含糊地说:“刚收到通知,无人机侦察到三公里外有可疑热源,像是小队规模的行军队伍,估计是英军的散兵游勇。”
老王掏出夜视仪戴上,调整着焦距:“没事,咱们的反步兵地雷己经布好了,他们敢靠近就有来无回。对了,师部刚传消息,第2装甲师的巡逻艇在湄公河截获了一艘英军补给船,缴获了20箱罐头——明天的早餐有着落了。”
两人靠在岗亭边闲聊,身后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像一道沉默的屏障。远处的仰光城里,零星的灯火渐次亮起,那是经历战火后重新苏醒的微光。而这微光的背后,是五个整编师在夜色中铺开的漫长防线,是数万名士兵用脚步丈量的国境线,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握紧武器的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