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湄南河畔的合围之势
1951年5月21日清晨,湄南河上游的薄雾还未散尽,东路军团的30个师己在呵叻府外围完成集结。师的装甲车队沿着16号公路列阵,履带碾过晨露打湿的路面,在身后留下两道深褐色的辙痕。突击第1师的士兵们背着步枪,蹲在路边的橡胶林里检查装备,枪托上缠着从当地村民那里买来的防滑布条——呵叻府多丘陵,这种布条能在攀爬时派上大用场。
“各单位注意,7时整发起总攻。”东路指挥官赵刚的声音透过电台传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系统第1至10师沿公路正面推进,突破英军防线后首插呵叻市中心;突击第1至10师从左翼翻越考艾山,切断英军退路;突击第11至20师从右翼穿插,控制湄公河支流渡口,防止敌人从水路逃跑。”
7时整,三颗红色信号弹在晨雾中升空。系统第1师的榴弹炮率先开火,炮弹呼啸着越过公路,在英军的铁丝网防御阵地上炸开,泥土混着铁丝网碎片腾空而起。装甲车队随即轰鸣着向前推进,车头的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压制着英军的火力点。突击第1师的士兵们则像猎豹般冲出橡胶林,沿着考艾山的缓坡向上攀爬,他们的迷彩服与山林的绿色融为一体,英军的机枪手很难锁定目标。
呵叻市外围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系统第5师在进攻一处英军碉堡时受阻,碉堡建在三米高的土坡上,机枪从射孔里疯狂扫射,士兵们被压制在坡下抬不起头。“工兵,爆破筒!”师长李勇喊道。两名工兵抱着爆破筒匍匐前进,在离碉堡十米远的地方架起支架,拉燃引信后迅速翻滚到坡下。“轰”的一声巨响,碉堡的侧面被炸出一个大洞,机枪声戛然而止。
5月23日正午,东路军团完成对呵叻市中心区的合围。系统第10师控制了市政厅,突击第15师占领了火车站,最后一股英军被压缩在城北的佛寺里负隅顽抗。赵刚让人用扩音器播放泰语劝降:“寺庙是神圣之地,别让枪声亵渎了佛主。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你们的安全。”
佛寺里的枪声渐渐稀疏,半小时后,一个英军军官举着白旗走了出来,身后跟着87名士兵。“我们投降,但请不要损坏佛像。”他说。赵刚点头:“我们尊重你们的信仰,寺庙会原样保留。”当士兵们走进佛寺时,看到佛像前的供灯仍在燃烧,烛火在硝烟中轻轻摇曳。。。赵刚站在呵叻市的钟楼顶端,看着士兵们帮市民修复被炮火损坏的屋顶,心里清楚:占领只是第一步,让民众恢复正常生活,才是巩固胜利的关键。他让人打开英军囤积的粮仓,分发给贫困市民,还调来医疗队为受伤的平民诊治——这些举措,让原本紧张的军民关系缓和了不少。
北路军团:南邦府山区的清剿战
南邦府的南部山区像一头伏卧的巨兽,海拔1200米的茵他侬山脉横贯东西,溶洞密布的山体成了英军残部最后的据点。5月21日,北路军团的30个师兵分两路:系统第11至20师在山脚构建防御阵地,用铁丝网和地雷带封锁进山通道,防止英军突围;突击第21至40师则组成10支搜索队,携带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进山清剿残敌。
突击第25师的搜索队在一处溶洞前遇到了麻烦。溶洞入口被巨石封堵,只留下一个仅容一人爬行的缝隙,英军从缝隙里向外射击,子弹打在岩石上溅起火花。“用烟熏!”队长王强喊道。士兵们收集了一堆潮湿的树枝,点燃后用风筒往缝隙里鼓风,浓烟顺着溶洞蔓延。不到十分钟,里面就传来咳嗽声,接着是投降的呼喊。
清剿行动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5月23日。师的一支小队在翻越一处悬崖时,突然遭到崖顶英军的伏击,士兵们被压制在半山腰,进退两难。“火箭筒,瞄准崖顶!”班长刘伟喊道。两名士兵冒着弹雨架设火箭筒,一发炮弹过去,崖顶的机枪巢被炸上了天。小队趁机爬上崖顶,却发现英军早己顺着绳索滑到了另一侧——那里有个隐蔽的山洞,是当地山民采药的秘密通道。
“追!”刘伟带着士兵们跟着绳索滑下去,在山洞里展开激战。英军依托洞内的石笋顽抗,士兵们只能逐个清除火力点。战斗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名英军士兵被俘虏时,士兵们的军装己被硝烟熏成了黑色,脸上沾满了泥土和血污。。。北路指挥官陈明站在茵他侬山的主峰,看着夕阳把群山染成金红色,对身边的参谋说:“让士兵们好好休整,山区作战太耗体力了。另外,派人联系当地的山民,问问他们有没有受伤,我们的医疗队可以帮忙。”
西路军团:湄南河支流的航运争夺战
泰国西部的达府和来兴府被湄南河支流分割成网状,控制航运成了西路军团推进的关键。5月21日,30个师按计划展开行动:系统第21至30师征用了当地的200艘长尾船,改装成突击艇,沿着支流逆流而上,抢占沿岸的码头和渡口;突击第41至60师则沿铁路线推进,保护运输物资的列车不被英军袭扰。
系统第25师的突击艇队在行进至一处狭窄河道时,遭到了英军炮艇的伏击。河道两侧的悬崖上还架着机枪,形成了交叉火力。“分散突围!”队长赵伟喊道。突击艇们立刻散开,像灵活的鱼群在河道里穿梭,艇上的士兵用机枪还击,有的甚至拿起渔民的鱼叉,投向悬崖上的机枪手。激战两小时后,英军炮艇被击沉3艘,剩下的仓皇逃窜,河道控制权落入西路军团手中。
5月22日午后,系统第30师攻占达府的主码头,突击第45师则沿着铁路线攻入达府城区。这里的英军抵抗微弱,很多士兵看到装甲列车开进车站,就首接放下了武器——他们早就听说了呵叻府和南邦府的战况,知道抵抗只是徒劳。
来兴府的战斗则集中在铁路桥梁的争夺上。英军撤退时炸毁了两座关键桥梁,系统第21师的工兵营立刻展开抢修。士兵们冒着高温作业,用预制钢梁搭建临时桥梁,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里,辣得生疼也顾不上擦。5月25日清晨,最后一座桥梁通车,装甲列车轰鸣着驶入来兴府,标志着该府被完全占领。。指挥官周明站在湄南河的一艘突击艇上,看着运输物资的船队逆流而上,对身边的士兵说:“守住这些河道,就等于握住了泰国西部的命脉。让后勤部队多运些大米和药品过来,当地的民众快断粮了。”
南路军团:南部港口的登陆与推进
泰国南部的博他仑府和洛坤府濒临安达曼海,漫长的海岸线成了南路军团登陆的天然通道。5月21日,20个师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下展开行动:系统第31至40师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封锁线,拦截试图从海上逃跑的英军船只;突击第61至80师则乘坐登陆艇,在博他仑府的海滩登陆。
登陆行动比预想的顺利。英军在海滩上布设的地雷被提前赶来的渔民悄悄标记出来,士兵们踩着标记安全上岸。突击第65师的士兵刚冲上海滩,就看到一群渔民举着椰子跑过来:“那边的山上有英军的碉堡,我们带你们去!”在渔民的指引下,士兵们轻松端掉了3处火力点,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通道。
5月23日,博他仑府被完全占领。南路指挥官马林让人修复被炸毁的渔港,还调来冷藏船,帮助渔民储存渔获——英军撤退时烧毁了当地的冷库,渔民们正发愁渔获会变质。这个举动赢得了渔民的好感,他们纷纷划着长尾船,带着士兵们去搜查藏在近海岛屿上的英军残部。
洛坤府的推进则依靠铁路和公路并行。系统第40师的装甲列车沿着海岸线的铁路线前进,突击第80师的士兵们则乘坐卡车,沿着公路清剿两侧的抵抗。5月25日傍晚,两路部队在洛坤府的市中心汇合,标志着该府被完全占领。。马林站在洛坤府的海滩上,看着夕阳沉入安达曼海,对参谋说:“让士兵们抓紧休整,下一阶段我们要沿着海岸线向南推进,那里的港口更重要。”。东路、北路、西路、南路军团均完成当前阶段任务,按令转入休整。
总指挥部的电报如雪片般飞来:东路军团在呵叻府建立了5处临时粮仓,分发大米500吨;北路军团的医疗队为南邦府山区的300名村民诊治;西路军团修复了湄南河支流的12座码头,恢复了航运;南路军团帮助博他仑府的渔民重建冷库,储存渔获200吨。
李锐站在仰光总指挥部的地图前,看着泰国境内被蓝色标记覆盖的区域,对身边的参谋说:“告诉各军团,休整期间除了补充弹药和装备,还要多做些民生工作。记住,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是来结束战争的——民心才是最坚固的防线。”
窗外,湄南河的入海口处,几艘运输船正缓缓靠岸,船上装载着新补充的武器和药品,为下一阶段的攻势做着准备。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