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塔腊氏不是扭捏的性子,面对这种事情也难得地红了脸,说话声音都比平日小了几分:“……太后娘娘和额娘也是为我好,我明白。既然大家都觉得不错。那、那我也觉得挺适合的。”
说罢她就低下了头,这下子连耳朵和脖颈都红了起来。
喜塔腊夫人看这样子知道事情有戏,这才把四福晋和十福晋说了出来:“听太后说,这事儿是雍亲王妃和十福晋在她老人家跟前提起的。若是要谢,一并也得谢谢她们二位。”
听闻这话后,喜塔腊氏倒是神色自若了许多,笑道:“额娘不说,女儿也知道应该是她们两人撮合的。如果不是她们二位说到了太后跟前,太后怎会想到让我和西林觉罗大人在一起?”
喜塔腊夫人彻底放心下来,急慌慌地找到了夫君迈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虽说两边的亲事还没有声张开来,但是陶格塔衮却是提前知道了。
陶格塔衮觉得雍亲王妃不只是之前训斥八侧福晋的时候帮了忙,而且还在喜塔腊氏的亲事上帮了忙,顿时更加喜欢雍亲王妃。
只可惜她在这边耽搁太久,没办法和雍亲王妃多玩些时候,也没办法等到喜塔腊氏婚讯传出的那一刻。
陶格塔衮回蒙古的那一天,送行的人们依依惜别。
她含着泪和雍亲王妃道别后,又与众人说了会儿话,本都打算离开了,眼睛一瞥,瞧见雍亲王妃身后钻出来了个小家伙。
之前这小家伙应该也是在的,只不过大人们太多了,他又很皮到处乱跑,她这才没有看到他。
陶格塔衮把小家伙抱了起来,热情邀请雍亲王妃和弘历去蒙古玩:“我那弟弟见到元寿肯定高兴!他最喜欢这种活泼又机灵的男孩了。”
弘历自然是不懂得蒙语的,需得珞佳凝在旁边翻译一下。
听了陶格塔衮的话后,他用力猛点头,用肢体语言来告诉陶格塔衮,自己一定会去的。
陶格塔衮依依不舍地和这个可爱的小家伙道了别,这才翻身上马离去。
珞佳凝回到家,先是翻看了一会儿账册,这才想起来弘历这臭小子半天没动静了,也不知道什么事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居然没过来吵吵。
问过了府里的丫鬟,知道小阿哥在书房,珞佳凝就径直往书房去。
结果她一推门,搭眼就见弘历正扒着本压根看不懂的蒙文书看个不停。
“元寿那么用功呐?”珞佳凝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本蒙文书:“你从哪儿翻出来的?”
弘历指了指高高的书架:“孩儿端了个锦杌,爬到锦杌上拿下书的。”
珞佳凝沉默地看了看那书架的高度。
弘历十分自得地说:“前段时间阿玛在家的时候,我问过阿玛,他说过这边有蒙文书。我站在锦杌上看了半晌,瞅着这几本的字儿完全没见过,奇奇怪怪的,就拿了下来。定然是蒙文准没错。”
珞佳凝觉得稀奇:“你怎的想起来看蒙文书了?”
“那个姐姐说过,要我去蒙古找她和她弟弟玩。”弘历兴致勃勃干劲儿十足地说着,继续趴在桌子上看那些不懂的文字,甚至都懒得搭理自家娘亲:“我得学好了蒙语去蒙古玩!我要让草原儿女知道,大家都是一家人,可亲可亲了!”
珞佳凝一脸无语地拍了拍他小小的肩膀:“那我们就把大清和蒙古友好相处的重任交给你吧。你可得好好学蒙语啊。”
弘历十分认真地猛点头。
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第179章
这一年初时,每件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过了夏天,两道赐婚旨意一前一后下来了。先是弘晖和鄂玉婉的赐婚圣旨,而后是鄂尔泰和喜塔腊氏的赐婚懿旨。
因为鄂玉婉还没有出了孝期,康熙帝就在这个赐婚圣旨上标明了“婚事择期再议”。
其实这个圣旨本也可以等到鄂玉婉孝期过后再下的。
只是鄂玉婉年纪到了,且她管家的水平有目共睹。有许多人家虎视眈眈地盯上了这个好姑娘,明着暗着找鄂尔泰,想要先口头定下来她的婚事,等鄂玉婉出了孝期就定亲。
鄂尔泰早已答应过雍王妃,却不好说出来。
一来是他家中没有女主人,没有人能够和那些夫人们“说体己话”不动声色把事情讲得圆满。
再者,就算他光明正大摊开和那些太太们讲了,也没有办法让人信服,反倒是像他一个小官在说笑话似的。
鄂尔泰苦不堪言,只能求到了雍王妃的跟前,让王妃帮忙想招式。
康熙帝知道这事儿后,直接下了圣旨让旁人都住口。又特意在圣旨里说了尊重女孩儿孝期,表明态度尊重女孩儿守孝的礼节。
这样便十分完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