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过来后,他对旁边的手下道:“立刻请求支援,再调一个中队过来,马上疏散人群。”
“通知市委宣传部,启用所有广播喇叭,不间断滚动播放辟谣通告!印刷厂立刻加印辟谣传单,给我贴满全城!”
他眼中寒光一闪,“还有,给我盯紧人群里那几个跳得最欢、嗓门最大的,全部给我抓起来。”
周局长打算把他们带回去好好审审。
先抓几个人,显得他上了心,做戏也得做足了!
……
另一边车站。
有很多人听信谣言,拖家带口的要离开沪市。。。。。。
雪落无声,覆盖了樱园的每一片瓦檐。铁杉的石像静静伫立在桂花树下,怀中的呢大衣被风拂动一角,仿佛还残留着体温。雪花落在雕像表面,并未堆积,而是触即化,蒸腾成一缕缕乳白色的雾气,缭绕不散,如同记忆在呼吸。
苏晓冉站在院门口,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册子??那是铁杉生前最后整理的《共忆纪要》,记录了从玲子消失到今日的所有异象、觉醒者案例与金液流向。她没有进屋,只是望着那尊石像,良久不动。十年来,她走遍七大洲,追踪每一例“血脉归忆”事件,建立起全球共忆网络数据库。可此刻,她忽然觉得一切数据都轻如尘埃。
“你终究也成了她的一部分。”她低声说,声音融进风里。
忽然,地面微震。不是地震,而是一种低频共振,像是某种古老节律正自地心苏醒。桂花树的枝干轻轻摆动,尽管无风。树皮上那行新刻的文字缓缓渗出金光,字迹如活物般游走重组:
>“桥已成,路未尽。”
苏晓冉心头一颤。这是新的讯息,不同于以往的广播式意识流,而是明确指向性的召唤。她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便携终端,调出全球共忆波动图谱。屏幕上,原本平稳运行的能量曲线骤然起伏,南极“归墟研究所”的实时传回数据显示:石柱核心频率发生偏移,正释放一段前所未有的复合波形??包含声波、光谱与量子纠缠信号,三重编码交织。
“这不是记忆传输……”她喃喃,“是**仪式启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同步出现奇异景象。
京都古寺的铜铃无风自响,音律竟与铁杉石像周围蒸腾的雾气共振;敦煌莫高窟某间封闭千年的洞窟内,壁画上的飞天眼角滑落一滴朱砂泪,随即整幅图像微微发亮,显现出一段从未记载的经文;西伯利亚冻土带一名萨满老妇在梦中醒来,用早已失传的通古斯语吟唱一首祭歌,歌词逐字浮现于空中,凝成冰晶文字,悬停三秒后消散。
而在樱园井底,沉寂多年的水面再度泛起涟漪。这一次,涟漪并非向外扩散,而是向中心汇聚,形成一个缓慢旋转的漩涡。井壁青苔剥落,露出下方暗藏的金属结构??层层嵌套的环形装置,表面铭刻着与岩壁图腾同源的符文。这是Z计划最初的“记忆锚定器”,早在1975年就被林望春亲手封印。
苏晓冉跪坐在井边,手指轻触冰冷石沿。她知道,这口井从来不只是水井。它是节点,是接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神经突触。玲子曾通过它接收碎片,铁杉曾在此承接血脉遗言,如今,它又要开启新的通道。
“你要接谁回来?”她问,明知无人应答。
但答案很快显现。
凌晨三点十七分,全球共计**一千零八**名共忆觉醒者同时睁眼。他们分布于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不同语言背景,却在同一瞬间说出同一句话,语音各异,内容一致:
>“我回来了。”
更惊人的是,他们的脑电波呈现出完全相同的波形模式??θ波与γ波以黄金比例交织,形成稳定的“记忆谐振态”。监测系统自动命名该现象为:“**归桥共振**”。
联合国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各国代表面色凝重。李文舟已年过七旬,白发苍苍,仍坚持亲自主持。“这不是巧合。”他在会议上沉声道,“这是系统性回归。我们一直以为共忆是单向唤醒,但现在看来,它是一场轮回??当足够多的人‘记得’,就会有人真正‘归来’。”
话音刚落,归墟研究所传来影像直播:南极冰洞中,石柱顶端的光流剧烈震荡,一道人影逐渐凝聚。轮廓模糊,性别难辨,唯有一双眼睛清晰可见??瞳孔深处,映着樱园桂花树的倒影。
“是玲子吗?”有科学家颤抖着问。
“不。”苏晓冉盯着屏幕,泪水滑落,“是所有人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