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如此,方为小康。”
“如今天下,何时以礼义为纪了?”
“甚至连黔首和商贾都可以随意转换了,此乃乱之始也。”
——
“诸位的见解稍显狭隘。”
“所谓小康之治,其根本要义在于五点:政治安定、百姓富庶、国家和睦、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当今之天下,难道还不满足这五要义吗?”
“圣人之道、孔孟之道。。。。。。所追求的难道不就是这五点吗?”淳于越轻笑道。
众儒生听后一时间有些语塞。
因为他们感觉。。。。。。这淳于越说的似乎有几分道理。而且这几年的天下,也确实是如淳于越所言的那般。
不过一想到他们是来劝说淳于越的,而不是反过来被淳于越劝说的。
因而很快又出言反驳起来:
“没有通过圣人之道所得来的小康,必然有其隐患。”
“而且这还是借助仙术之便,实乃取巧之法。”
“如今天下,民不民、商不商,秩序有失。。。。。。”
“又如何能称之小康?”
“我敢断言:长此以往,必生祸端。”
“还是应该以儒家礼法治国,方为正道。”
此话一出,另外几位儒生纷纷点头。
只觉得自己这边的言论,简直毫无破绽。
淳于越听闻后,也是极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此言倒是在理。”
“这天下总是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不过。。。。。。各位以为只要完全按照书本中的礼法治国,天下就能太平。。。。。。永无祸端?”淳于越一脸认真的看着几人。
眼神中似乎蕴含着几分失望。
几人被淳于越看的有些不自在,当即回道:
“那是自然,只要按照圣人所言以礼法治国,天下安能不太平?”
——
一旁的胡亥听后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那夏商周,究竟缘何而亡?”
“此三朝,莫非皆以礼法治天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