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最后一场考完,三天后便放榜。
等待的日子最是难熬。
李彦舟虽然这次的院试案首势在必得,可还是在客栈里坐立不安,拿本书,半天都翻不动一页。
后来一想,不管过不过,下场考试也得明年了,还看什么啊?
乾脆揣了王景珩给的名帖,找到了王家在府城里开设的一家中人铺子。
先去看看房子,有了事情分心,日子就好过了。
听说是王二公子介绍来的,铺子里的掌柜態度特別好,点头哈腰地把他请进后堂,亲自泡上好茶。
掌柜的姓黄,是个四十来岁,看著就很精明的中年男子。
“李公子。”
“不知您想寻个什么样的宅子?是图个清净好读书,还是地段热闹,將来也好租售?”
“要清净些的,最好是独门独院,方便我读书,院子不必太大,但求乾净齐整,要足够一家八口住。”
李彦舟直接说出要求。
他心里早有盘算。
一旦考中秀才,他便要来府城入学。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他要做的,远不止於此。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未来要走得更高、更远,身边不能没有绝对信得过的人。
不能没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除了他的便宜爹李大田,李彦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大伯李大山一家。
在他最窘迫、最无助的时候,是大伯一家向他伸出援手。
这份恩情,他须臾不敢忘。
知恩图报,有恩必偿,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根本。
更重要的是,从一个更长远、更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投资”。
他未来入仕,身边必然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还有谁,能比血脉相连、又受过自己大恩的家人更忠诚可靠呢?
李大田脑子虽糊涂,但忠厚老实,可为他打理帐目;
大伯耿直可靠,可为他奔走外务;
大伯娘勤快麻利,可操持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