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陷入僵局
手机屏幕上眩目的白光刺得他眼睛发涩,何铭双脚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新的微信消息还在一条接一条地涌进来,他却不忍再看。
但即便不点开,他也能大致猜到父亲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当年那起交通事故轰动整座菰城,在监控画面未被警方披露之前,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司机。众口铄金,公交司机成了杀死一众乘客的罪魁祸首。即使他的遗体早已随同行的乘客一起,被冰冷的湖水泡得面目全非,也抵消不了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遇难者遗体打捞现场,他听过比今晚更恶毒的话语,甚至也曾红着眼跟其他遇难者家属一道宣泄过,憎恨过,咒骂过。
后续,警方迫于民意的压力,火速将打捞上来的黑匣子公之于众,监控视频在电视新闻里反复播放,人们才得以知晓公交车失控坠湖的真相。
原来,并不是司机蓄意“谋杀”,而是车上的一位男性乘客挑事在先。两人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口头争执,情绪过激的乘客突然越过隔板,抡起重物砸向司机的后脑勺。
混乱中,头破血流的司机下意识护住头部,车子冲向对向车道,万分危急之际,他猛打了一下方向盘,力道没控制好,导致车辆失控撞破护栏跃入湖中。
真相还原后,社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大部分理智的人将罪过归咎到挑事的男乘客身上,控诉他才是害死一车人命的真凶。
可还有少部分人用挑刺的眼光看待司机的所作所为,他们提出假设,若是司机能当场满足过站乘客中途下车的诉求,抑或是在遭遇袭击时紧急踩下刹车,那是否悲剧就不会酿成?
这少数申讨的人里,也包括
他的父亲。
而何铭,那时才刚上初一,虽然正值叛逆的青春期,却已经拥有了超乎成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年少的他眼中,司机也是这起事故的受害者。
道路交通法和公交公司都明确规定:乘客不得在非站点区域上下车。司机这样做,不过是恪守了自己的岗位职责。
而人在受到伤害时,会本能地想要保护自己。遇袭那一刻,他双手脱离方向盘护住头部固然属不当之举,却也算是正常人的应激反应。
视频里司机鲜血直流的画面触目惊心,谁也不知道他当时头脑是否清醒。换做任何一个人,在后脑勺受到如此撞击后,都无法保证自己会否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硬要说公交司机是造成母亲亡故的间接凶手,那他自己更难逃其咎。
那天清晨,他因为学习上的一些琐事和母亲大吵一架,导致母亲气得连早饭都没吃便早早地出了门,继而坐上那班她从未坐过的19路公交车。
命运何其残酷,偏就在这一天,她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生命的最后几秒里,不知是否还在因为他这个叛逆的儿子而心灰意冷?
假若他当时能服个软道个歉,又或者拉住母亲让她吃完早饭再出门……可上天没有给他补过的机会。
而他,也必将活在无尽的悔恨和自责之中惶恐度日。
十多年过去,他的认知未曾改变。
他的愧疚难安,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消磨。反之,它们藏在他心底的最深处,看似平静无波,实则积重难返。
屏幕上的灯光悄然熄灭,他反手把手机倒扣在掌心。
两道浓眉深深地拧在一起,沟壑难填,将他的痛苦与挣扎暴露无疑。
人是极其矛盾的个体,理性上的认知与感情上的波动往往水火不容。对于那位公交车司机,何铭心中虽不再怨憎,却仍然不想跟他有半分牵扯。
更确切地说——
凡是与当年那起坠湖事故沾边的人,他都避之不及。
毕竟,每一次的触碰都是血与泪的折磨。
可偏偏,那位司机是祝流双的父亲。
这教他如何做出抉择?
就此放手吗?
他好不容易才看清自己的感情,正满心欢喜地对她展开追求。
他连哪一天表白都想好了。
甚至,脑海里已反复描摹过他们共同经营一个家的温馨画面。
他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情的机器。
倘若因为过往的纠葛,便硬生生将祝流双从自己的世界里剔除,那无异于在他的心头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