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京一开口,就算是定下了基调,刘临这法子的确行得通,且可以全国推广。
“胡卿所见与朕略同,如今天灾不断,尤其北方受寒灾影响,这几年粮收越来越少,每年上交的赋税十不足一,是该改变一下了。”虞佶点头说道。
“只是,这样一来,就没人耕种了,这个问题却是不好解决。”胡京担忧道。
虞佶也陷入了沉默,如果全国大力推广工商,青壮都去工坊务工了,那就没人种地了。
而且,那些青壮在工坊里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后,怕是更不愿回去耕种了,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大虞农为本。
或者说封建时代都是农耕为本,贸然推广工商,那粮食收入少了的问题就没法解决。
也不怪皇帝也犹豫了起来。
毕竟有粮才能活下去,才能养大军,才能应对邻国可能带来的战争威胁。
“陛下,臣以为刘临这套法子只可适应北方,而且等寒灾过了,那些工坊还必须要拆除,让青壮们回归耕种,否则大虞危矣!”
户部尚书谭乾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对自己儿子与刘临的恩怨并不清楚,所以,他这话倒也不是针对刘临,则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说的。
“臣也觉得不可大力推广工商,否则工商一代取代了农耕,就没人种地了,那刘临的法子虽然能一时解决北方百姓过冬问题,但却有着极大的隐患。这隐患一旦爆发,便能危及到江山社稷,还请陛下将刘临拿下,杀头示众,并勒令拆除王府那些工坊!”
崔木也上前说道。
只是他此话一出口,龙椅上的虞佶脸色顿时就是一沉。
“陛下,臣觉得崔侍郎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虽然大力推广工商的确会让青壮们不想回去耕种,但只要朝廷加以控制,就不会出现崔侍郎说的情况。
而且,监察御史刘临也在北方证明过了,发展工商,的确能让更多的百姓们有收入来源,能买得起粮,穿得起衣。
只有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那才是天下盛世,那时候的陛下才是千古一帝!”
便在这时,都察院一把手左都御史范丞也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话一出口,尤其那千古一帝,顿时让虞佶眼睛一亮。
不过他同样也有些担忧工商发展过了,会影响农耕,所以一时之间也没有表态。
“陛下,臣以为范大人所说有理,朝廷完全可以借鉴刘临的方法推广工商,至于务工青壮不愿回去农耕的事也好解决。
每年农耕也就春种和秋收两个时节较忙,其余时候,百姓们其实都是无所事事的。
朝廷只须出台律法,春耕和秋收时节,家里忙不过的,就必须回去耕种,春种完才返回工坊务工,秋收时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那就农耕与务工两不误了。
而且推广工商业,刚好让百姓们一年四季都忙碌起来,也能为朝廷创造税收。
这是完全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监察御史之才华,臣不如啊!”
左相李铨侃侃而道,最后更是狠狠的夸了刘临一把。
众人闻言,无不脸色凛然。
这左相大人是真看好刘临啊!
这一瞬间,多个想抱谭家大腿,要巴结谭荣的小官员们心思顿时就活络了起来。
心里都打定了主意,再不与谭荣针对刘临了。
就连崔木也是心有戚戚,心中有惊涛骇浪。
就刚刚李铨这解决的办法,就让他刚刚提出来的建议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小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