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日带了一对耳铛,细长的银丝下缀了米粒大小的黄玉,这是她最喜欢的首饰之一,平日不舍得带出来的,可见其实阮玉也很高兴,她刚出去,朝鲁就注意到了她的不同,多看了两眼,眼神炙热。
阮玉只当没看见,东西带齐之后就准备出门了。今日他们要上街买菜种、小鸡小鸭还有一些零散的东西,到时候且边逛边看吧。
家小院大门打开,阮玉刚走出来,隔壁刘家的大门也开了。
红梅看见她们一家人全部出动还有点惊讶,上前打招呼:“出门赶集呐?”
阮玉礼貌性点了点头,红梅道:“今年年后第一次赶集,咋不多买点,这么小个筐子够吗?”
红梅刚说完就有些后悔,糟了,人家是啥身份,能和她们这些农妇一样背大竹筐吗,是她多嘴了。
不过阮玉却丝毫没多想,笑着道:“朝鲁也去的。”
她刚说完,朝鲁就出来了,果然,大家伙都在他身上,看见红梅,朝鲁喊了声嫂子。
红梅笑道:“挺好挺好,那我先走一步,我要先去医馆,去晚了排队久。”
“好,嫂子慢些。”
红梅走远了,松了口气,她也不知道为啥,和那少奶奶在一起就心慌。神木镇私下有些妇人悄悄管阮玉喊少奶奶,红梅虽然没喊过,但心里大概也是这样认为的。还有那声“朝鲁”,谁家妇人会指名道姓喊自家男人的,真是怪
要是上辈子的阮玉,可能还真察觉不出来红梅的想法,但是她在长安城和那些人精打交道久了,也看得懂人的脸色,她思忖了片刻就明白红梅心里的想法,不过她笑了笑没说话,她不在乎。
家全家也慢慢往集市上走。
神木镇的集其实也就是两条街,全是周围村民们来买卖东西或者以物换物的,街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贩,因为没有固定管理,各家张罗各家,不讲究的就是在扁担旁边摆张凳子,讲究点儿的会用木板搭起一个桌子,要是生意好的,直接支起一个木头床上面把各种各样的东西也摆放地整整齐齐。
阮霜阮琪阮荔更是很少上街,看得都眼花缭乱了,阮玉还有点主见,看了一眼朝鲁稳:“先去买菜种?”
菜种轻巧,那小鸡小鸭啥的多难背,肯定最后买。
朝鲁点头:“对,然后再去买粮,鸡崽不在这买,出去的时候在看。”
这阮玉倒是不懂了,不懂就问,朝鲁笑了:“这卖的不好,买鸡崽要去村路上找,农家孵化的那种更好,正宗,吃虫长大的,镇子上有些专门卖鸡崽的不好,不是散养的。”
阮玉恍然大悟,的确是这样的,长安城也喜欢吃散养鸡不喜欢吃养殖场的,她又多看了两眼朝鲁,这男人懂得是多,上辈子居然因为她都放弃养鸡了。
现在想想真傻,阮玉咬了咬舌头。
菜种买了十来样,苋菜、蒜黄、茼蒿、莴苣、萝卜等等,因为不确定那种能成活就各来了一点儿,反正种子便宜,买下来一共花了十文钱都不到。
买菜种的时候阮玉看到了旁边的花种,她上辈子运气好做了香粉生意后,最关注的就是每个季节的鲜花。
春天的桃花、杏花、迎春花、杜鹃花、春兰、白梨花,都是能做香粉的好花,可惜现在家里菜都缺,哪里有闲情逸致种花,何况花种比菜种贵还要精心养育,算了算了。
而且就家那块地都经不起倒腾的,要是有田就好了。
对了!田!
朝鲁为啥没田,虽然是逃难来的,也肯定有籍书,神木镇周围的空田不少,找里正塞点钱分两亩也不是啥难事。阮玉看了一眼朝鲁,觉得自己当真也不是很了解他,前世的很多事情都被自己忽视了。
阮玉暂时压下心中疑惑跟着他继续逛集,这会儿集市人也逐渐多了,不少人来人往都开始跟朝鲁打起招呼。他在这神木镇混了这么久认识的人多很正常,阮玉并不意外,不过这些人倒是很意外,通常打完招呼看见阮玉,瞬间眼睛都直了。
是路也走不动了话也不会说了,楞在原地呆呆地看着阮玉,阮玉还没说什么呢,朝鲁先不乐意了,一个侧身就将阮玉挡在了身后,目光不善地看着的对方。
对面的男人这才猛地回过神来,连忙赔笑:“这是嫂子是吧,嫂子好,第一次见嫂子失礼了”
阮玉看了一眼朝鲁,忽然有些想笑。
朝鲁问了对方几句市场上的行情,两人聊了几句,全家就继续向前了。
“你刚才在问粮价?”阮玉好奇。
朝鲁:“对,我怀疑粮价要涨。”
北边雪灾,肯定冻死不少植物,今年的天气这么怪,说不准粮仓就要坐地起价。
阮玉抿了抿唇没说话,粮价涨没涨她可太清楚了,她清晰的记得,这一年开春,就连旧粮也涨到了十五文一斤。她的确差点儿把这个事情忘记了,这么看来,买粮吃终究是不长久的,就得有自己的田。
阮玉心中盘算着,又跟朝鲁把这次家里要的一些东西全都买完了。
再回头一看三姐妹,不知不觉手上也拿满了,一人拿了一串糖葫芦正在十分珍惜地吃着,这是刚才朝鲁非要给她们买的,另一只手抱着鸡蛋,搂在怀里小心翼翼地不得了。
“卖绿豆!卖绿豆嘞!”
忽然,一个农妇的叫卖声传来,阮玉立马就被吸引过去了,她走过去问:“绿豆咋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