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答:“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说真话,我们就从未失败。”
黎明时分,异象消散。
全国范围内,所有“忠诚熏陶”晶片自行熔毁,谛听者的银丝脱落,梦网残余频率彻底瓦解。新帝下令废除《禁妄议律》,开放言论自由,并设立“沈园”于西山原址,种满梅树,每年春日举办“无声讲坛”??参与者不得发声,仅以手势、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
三个月后,阿音回到京城。
她没有入住官邸,而是住在沈园一间小屋中。每日清晨,她都会走到那棵曾开出血花的老梅树下,将一封信投入石箱。信从未寄出,内容也无人知晓。
有人问她:“他还活着吗?”
她望着北方,轻轻抚摸胸前玉匣,低声道:“每当我听见有人勇敢地说出真相,我就知道,他在听。”
十年后,帝国迎来首次全民公议大会。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承认“心祭文明”为国家精神源头,并将“共语权”写入宪法。投票当日,天空再次降下带声之雨。有人听见亡父叮嘱,有人听见幼女笑声,还有人听见遥远雪原上传来的钟声。
最终,赞成票超过九成。
大会闭幕时,主持人宣布:“根据《共语法》第一条,任何个体不得因表达真实思想而遭受惩罚。同时,国家有义务保障每一个沉默者的尊严。”
台下掌声雷动。
唯有阿音起身离场。她走到广场边缘,仰望苍穹,取出一枚早已失去光泽的玉符。
“你听见了吗?”她whisper。
风拂过耳畔,带来一丝极轻的震动。
像是回应,又像是叹息。
多年以后,史书记载:
>庆历四十三年春,天地同闻一声巨响,非雷非炮,似万民齐呼,又似一人低语。自此,国中再无“禁言”二字。
>
>据传,每逢月圆之夜,北境雪原可见一道蓝光升腾,隐约有三百人环立高台,中央空置一位,似在等人归来。
>
>而西山沈园梅树,年年冬末绽放血色花朵,落地无声,唯识者闻其悲鸣。
>
>后人称此时代为“共语纪元”。
>
>开端之日,名为“沈启”。
又过了百年,有个孩童在沈园读书,读到一段残碑铭文:
>“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第一个拒绝闭嘴的人。”
他抬头问老师:“什么叫‘拒绝闭嘴’?”
老师沉默片刻,带他走到园中最高处,指着远方说:“你看那边说话的人,可以骂官员、批评法律、甚至嘲笑皇帝,而不会被抓走。这就是‘拒绝闭嘴’。”
孩童恍然大悟:“那我们现在,都是那个人吗?”
老师笑了:“如果你敢说真话,你就是。”
夕阳西下,沈园钟声悠悠响起。
仿佛有谁,在时光尽头,轻轻应了一声: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