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是没有的!三个村落加起来,大概有十来户人家,最严重的应该是陈家村,有两三户人家的房子直接被泥石冲垮,下官先将灾民安置下来,他们的房屋恐怕也得一起修缮……”
朝鲁点头,又问:“陈家村在何处?”
“青山县最北!说起来,倒是和城阳军驻扎之地最近!”
当这群煞神们走出县衙,郑有海松了一口气,县衙的师爷也松了口气。
“大人,没想到将军竟然愿意拨人过去援灾,这下您总算可以安心了。”
郑有海:“安心个屁!他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将军亲自插手此事,你觉得我还能在太师椅上坐着?赶紧抓紧给本官找人!”
这师爷被训了一通,像个孙子一样不敢说话,他本人也正好姓孙,在郑有海走后小声嘟囔:“什么身份……不就是个莽寇大汉吗,他朝鲁能有今日的位置,不过也就是运气好……”
当然,他不敢大声说,嘟囔两句之后就赶紧跟上了。
陈家村。
今天就是村长定好的日子,一大早,杜氏还有阮玉就出发了,这次比试,主要是三户人家,除了杜氏,还有秀娟嫂子和张家寡妇,三家的情况都差不多,男人不在,孩子又还小。
村长家的院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人,阮玉和杜氏只第二个来的,到了之后,不少村妇就笑着过来打听。
这些人不仅对杜氏好奇,更好奇的是阮玉,自从她们知道阮玉能去军中伙房当厨娘,面不了羡慕至极。
这是多好的活计啊……咋就轮不到她们呢,要是能去军中,说不定还能和自家男人团聚……
于是一个个看着阮玉眼睛都红了,还想上去攀攀关系,万一之后这好事就轮到她们了呢。
至于摊子这事,她们也想搞啊,但是村长说了,只给孤儿寡母的,她们这些要么是娃大了能赚钱,要么就是男人当初并没出去,反正连资格也没有,今天过来,就是凑热闹的。
过了会儿,王秀娟也来了,她来的时候似乎信心满满,还得意地看了眼杜氏和宋阮玉,阮玉注意到她提了一个壶,不知道要做什么。
陈村长咳嗽两声:“这村里的情况呢,你们大概也都知道了,别说我偏心,咱们村最困难的就是她们仨,所以呢,今天就用比试的法子来决定,看这个摊子到底归谁。”
“村长,比啥啊!”
陈村长:“就比两道面食吧,在村口的摊子卖复杂的吃食也不合适,所以主要是卖面食,你们各自做两道拿手的,出来让大家伙评评吧。”
杜氏一听就乐了,恨不得立马给阮玉竖大拇指,阮玉示意她加油,自己则退到了一边。
三人开始忙活,周围人都在张望,唯有陈大勇,犹豫了一瞬,还是走到了阮玉身边。
阮玉还抱着小宝,神情有些尴尬。
“听说你马上走了?真打算去军中?”
阮玉没看他,注意力都在院子里:“是,原本前天就要走的,但是路忽然塌了,只能再等等。”
“其实城阳军驻扎的地方还在北边,荒凉至极,你一个女子,做什么都不方便,真的要去吗?”
阮玉点了点头:“对,真的要去。”
陈大勇还不甘心,继续劝:“其实,你如果愿意留在陈家村,这次这个摊位你也能参加,你手艺应该是最好的,小宝又还小……”
阮玉终于转过头看他了:“陈大哥,你别说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去城阳军也不单单只是为了一份生计,也是为了寻亲。”
听到“寻亲”二字,陈大勇眸中闪过一丝复杂,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出来接下来想说的话,他没说,阮玉便也假装不知情。
院子里,张家寡妇已经最先做完了,她显然没好好准备,简单的做了一碗酸菜肉丝面,结果尝过的都说咸。
“诶呀,你这是放了多少盐巴啊!咸死我了!”
张寡妇紧张兮兮:“太咸了吗?”
“何止是咸啊,你这面条也是硬的!面没发好吧!”
众人哄笑,张寡妇脸上挂不住面:“那俺们家都吃这!吃惯了的!”
“不行不行。”
连村长也连着摇头,张寡妇气愤地丢了筷子转身就走,众人视线集中在杜氏和王秀娟那边。
杜氏还是决定做凉皮和馄饨,而王秀娟那边,显然是下了大功夫了。
有人看见她这清汤寡水的,忍不住问:“咋也不做点儿好的?”
王秀娟冷笑:“这还不好,一会儿你吃了就知道了。”
阮玉从她擀面拉面和调味的手法看出来,她应该做的是阳春面,很多人都以为阳春面是简单的酱油面,但实则不然。真正做好的阳春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料头和高汤都讲究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