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发红包的兴奋劲还没完全过去,作坊里已是灯火通明。
长条桌上的零食被扫荡了不少,空出的地方成了临时舞台。
不知谁搬来了一台老式的“春雷”牌双卡录音机,正放著欢快的《祝酒歌》,为即將开始的“文艺匯演”预热。
孩子们吃饱了零食,在角落里追逐嬉闹。
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嗑著瓜子,议论著待会儿谁会表演什么。
主持人自然是最活跃的赵铁柱。
他不知从哪弄来一个旧话筒,学著收音机里播音员的腔调:
“各位启明工艺社的师傅们!兄弟姐妹们!小朋友们!大家——过年好!”
他拉长了调子,引来一阵鬨笑和掌声。
“红包揣兜里,心里美滋滋!光吃零嘴儿可不够热闹!下面,咱们启明工艺社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他一挥手,录音机里的音乐被调低。
第一个节目有些出人意料,是王大娘与孙婶的“忆苦思甜”三句半。
平时话不多的王大娘和孙婶,被几个年轻女工推搡著站到了舞台中央。
她俩手里各自拿著一个搪瓷缸和一个擀麵杖。
王大娘有点紧张地开口:
“旧社会那个苦哇——”
孙婶配合地用擀麵杖敲了一下搪瓷缸底,“当!”
“破屋漏风没吃穿——”(“当!”)
“针线缝补到半夜——”(“当!”)
“泪涟涟!”
孙婶最后用力一敲,“当!”
接著孙婶接上:
“现如今政策好哇——”(“当!”)
“启明工艺把身翻——”(“当!”)
“缝纫机子噠噠响——”(“当!”)
“赚大钱!”(“当!”)
两人越说越顺,节奏感也出来了:
“感谢老板陈默好——”(“当!”)
“卫国铁柱跑得欢——”(“当!”)
“秀兰管帐心细巧——”(“当!”)
“好领导!”(“当!”)
最后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