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诸葛亮让诸葛均带著侍童为孙权等人安排今晚休息的地方。
诸葛亮的草庐虽然简朴,但是很大,很宽敞,有七八间屋子,诸葛均和侍童收拾了一间最大的给孙权和他的部下们暂住一晚,又张罗了一顿山野饭食招待他们。
这顿饭食虽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龙肝凤髓,但都是山野中的食材,有开春的种植蔬菜和各类野菜,还有山鸡、野兔之类的肉食,满是春天的味道,简单烹飪调味之后,味道也算是不错。
至於主食,很美妙,是孙权最为钟爱的脱壳稻米蒸煮出来的白米饭。
对此,孙权还是觉得庆幸的,作为一个骨子里的大米饭至上主义者,他庆幸自己生在了江南,生在了长江流域。
这个时期,长江流域几大人口聚居地已经开始较为广泛的种植稻米,虽然数量不大,不成主流,但是作为將军,作为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他想要吃上一碗白米饭还是很简单的。
要是他生在北方,则就要被迫以麦、粟、黍之类的作物作为主食,这些作物的口感自然远不如脱壳稻米饭那般美妙,適应起来也就更加困难些。
来到汉末乱世十几年,孙权虽然依旧怀念曾经的勾芡油炸、浓油赤酱,但是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回不去,那就躺平,接受这个时代以蒸煮烤为主流的烹飪手段和简单调味。
比如蒸煮的鸡肉、鱼肉、蔬菜,还有一些醃製食品之类的。
至於调味,除了盐,一般人只能用醃菜之类的东西来佐食。
而孙权这种人物则能享受到豆酱、肉酱和鱼露之类的,虽然气味不好闻,倒也具有一些原生態的滋味。
十几年下来,他基本上已经习惯了。
而且相比这个时代的普罗大眾,孙权能享受到的食品供给已经是很顶级的存在了,他没有理由再去嫌弃这种顶级的食品供给,也没有什么心思在吃的上面,主打一个隨大流。
要是有空閒,那就好好儿的折腾一些蔬菜、烤肉之类的,打打牙祭。
要是公务繁忙、军务繁忙,那就拿大米饭和酱菜配合在一起对付了事,不另外搞什么小灶。
与之相比,诸葛亮招待的这一顿荤素搭配、滋味鲜美的“春日山野套餐”已经相当不错。
於是就著这些菜色,人脸一般大的大碗,孙权一口气干了满满三碗稻米饭,虽然吃相优雅,但是进食的效率著实不一般,把诸葛亮和诸葛均都给看得有些惊讶,连连称讚孙权好胃口。
倒是与孙权十分亲近的朱然、胡综觉得有些担忧。
“將军胃口不好吗?怎么吃得那么少?”
诸葛亮闻言愕然。
“少?”
胡综点了点头。
“將军平日在军中都是四碗打底,六碗也不奇怪,军中没几个人能吃得过將军,今日倒是吃得很少。”
孙权放下碗筷,摆了摆手。
“长途跋涉,倒是劳累,胃口不开,填填肚子,不饿也就是了,还是回江夏休息之后再说吧。”
诸葛亮和诸葛均对视了一眼——
真不愧是领兵打仗的討逆將军啊!
当日晚间,孙权就和朱然等人在一间屋子里打了地铺睡觉,孙权也想让周泰进来睡觉,周泰则表示自己要带著解烦卫士守夜,他们自然会按照规矩轮流休息,请孙权不要忧虑,儘管休息。
孙权也没有勉强,点了点头,拍了拍周泰的肩膀,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