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综捏鬍子的手也忍不住的有些颤抖了。
方才被诸葛亮抬了一手而短暂升起的一丝丝好感荡然无存,心中满是酸涩之感,偏偏又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著孙权和诸葛亮“情深意重”,互相握著对方的手,就搁那儿表现起了情深深雨濛濛。
诸葛亮既然决定投效孙权了,那么这草庐也就不能继续住下去了,他也要带著家眷和细软隨著孙权一起离开隆中,往孙权目前的办事驻地柴桑而去,常伴孙权左右。
不过在此之前,诸葛亮还有些事情要做。
那就是帮助孙权联络荆襄大族,与他们达成一些默契,使他们不要站在刘表那边,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诸葛亮打算先让家眷跟隨孙权前往柴桑,自己往襄阳而去。
孙权却对此表示了异议。
“我初得孔明,正是想要和孔明谈论大事、议论计策的时候,如何捨得分別呢?”
孙权紧紧握著诸葛亮的手,表达了浓浓的不舍之意。
诸葛亮顿感纠结。
而此时此刻,诸葛均站了出来。
“仲兄儘管隨孙將军而去,襄阳诸事,可交由均来办理。”
诸葛亮和孙权一起看向了诸葛均,纷纷感觉这是个好办法。
“孝平虽然年轻,但也有才能,亮且手书几封,让孝平作为使者带去襄阳诸大族,与之通报,想来以將军虎威,荆襄大族必不敢与將军爭锋,以免落得蔡瑁那般的下场。”
孙权点头表示认可,拍了拍诸葛均的肩膀。
“孝平若能为之,当立一大功,我必然重重有赏!”
诸葛均大喜,十分高兴。
诸葛亮也在高兴著,忽然间觉得这一幕有点不对劲。
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便急著写信给他认识的各大族子弟,请他们帮助诸葛均一同游说各大族话事人。
他正写著,妻子黄氏忽然站出来,表示她也想要为诸葛亮和孙权分忧。
“妾乃黄氏之女,愿相助孙將军和夫君,代为游说黄氏,使黄氏鼎力相助。”
孙权大为惊奇,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犹豫片刻,抿了抿嘴唇,选择相信。
“家妻之才,不在亮之下,虽为女儿身,亦有经世之能,亮以为可行。”
诸葛亮都这么说了,孙权对这位传说中的“黄月英”也没什么好说的,便点头,承诺待事成归来,他会给予黄氏同样的重赏。
於是,在大家的协商之下,由诸葛均和黄氏一同出发,先去找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游说,之后由黄承彦出面协助,由诸葛均代表诸葛亮和孙权与各大族接触、游说,爭取让他们摆明立场,两不相帮。
孙权以保障他们的现有利益、战后继续任用他们做官为条件,与他们交换对刘表的见死不救。
当然,如果能出手相助更好,战后则会论功行赏,绝不吝嗇。
他许诺,绝不会像孙策对待江东本土大族那样对待荆襄大族。
一切事务处理完毕,一群人兵分两路,分別向不同的方向出发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