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财雄势大(下)
市场上的问题是问题,贤婿提的问题也是问题。
就跟女儿、女婿,在国外闹的鸡飞狗跳,国内没什么人知道一样。
许多问题,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
自顾不暇的时候,哪有心思去管女儿杜鹃这类,出自老美的资本?
有些时候,做事的人来自哪里并不重要,受益者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哪里来的公司。
这就是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了。
“这些问题我会上报的,具体怎么答复,会有专人跟你联络的。
我时间不多,一会儿还要转机,这次过来主要还是寻求彼此之间的破局之法,你有什么建议?”
清楚了女儿杜鹃投资的方向,又有了具体的产业,看了下手表,见自己的转机时间快到了。
杜老爹这边,也就没再跟李胜利深谈。
“爸,如您所言,北边这是人心变了,他们的局面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再者,您永远也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永远也治不好一个装病的人。
路怎么走,人家自己会选,与其务虚,不如务实。
您倒是可以跟他们谈一谈某些领域技术转让的事儿。
谈人家肯定不会跟您谈的,但别人见了未必不会意动,我们这边做起事来,就会简单很多了……”
听了贤婿的建议,杜老爹重重的叹了一声,起身之后,拒绝了贤婿相送,头也不回的上了车。
许多事,建议是一回事儿,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儿。
贤婿建议能否作为参照,还是要看一下再试探一下的。
因为李胜利的关系,杜老爹转机之前,要求在奥恰基转一圈的要求,作为临时负责人的安东也同意了。
在奥恰基转了一圈,早年曾来过这边的杜老爹,也很快发现了不同之处。
与早年间的自信、高昂、肃穆不同,小小的一个奥恰基,街道上三三两两的站着不少闲汉。
杜老爹是经历过乡村、市井生活的,有些人往街角一站,一看就是闲着没事儿的汉子。
而且人们的脸上也多了杜老爹熟悉的表情,恰似渐行渐远的风雨。
按贤婿所说,绿油油的美刀本事很大,杜老爹这种级别,别说随意拜访、走街串巷了。
即便是转机,也该在专门的建筑内等待的。
结果,贤婿那边花了点钱,杜老爹就在转机途中,亲眼见证了帝国崩塌的端倪。
杜老爹离开了疗养院,已经完成当天的诊疗的李胜利,也第一时间联系了王前进。
商业上的事儿,还是需要避嫌的。
“我说你孙子就是谨慎、事儿多!
骄阳、朗月、群星、长路,不都是你们自己的产业吗?
一点破造纸厂而已,用得着这么谨慎?”
听完小舅子李胜利的说法,最近整跟一个毛子舞蹈家打的火热的王前进多少有些不耐烦。
说句难听点的,造纸业王前进也不陌生,举国上下,产值过千万的造纸厂屈指可数。
剩下的多半都是营收百八万,甚至于连年亏损的小破厂。
交通不便利,以及地域性因素,限制了造纸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