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拨,李胜利的目光就放在了各地的古建身上。
借助大笔投资的幌子,现在进行一些古村落的搬迁,也是代价最低的时候。
一个古村落,一个中医学校,对李胜利而言,资金上是没有压力的。
如今最大的压力,就是师资跟人才的不足。
而下面闲置下来的赤脚医生们,正好补足这个空缺。
古建或是古村落的搜集,需要时间,赤脚医生的培训再就业,一样也需要时间。
这样一来,时间上也算是两厢便利的。
在鹤年堂这边定好了开分店的计划,李胜利也就顺势住在了王芷在鹤年堂附近的小院里。
几个电话打出去,外面搜刮古董的那些人,也就有了新的任务,就是在各处搜罗古建筑与古村落。
现在这年月,还真就没什么文物保护的意识,等再过五六年,就不怎么成了。
市场的发展,必然催生文化的发展。
就比如原先还是禁曲的‘乡恋’,已经算是很保守的歌谣了,如今的港台歌曲,也已经渐渐开始风靡大街小巷了。
只是再来一遍,如今的李胜利却对这些流行的东西,提不起兴趣了。
王芷屋里早年间的京剧唱片,反而听起来更加的惬意。
想着跟文艺界的关系,李胜利这边不由的多了一些腐朽的想法,想要如风雨之中的王前进一样,摆个堂会伍的。
只是现如今还差了些火候,诸事待办,闲暇时候听听唱片还成,现在这时候摆堂会,多少有些烧包了。
不过在王芷这边,小院一闭、小曲一听,日子过的也是相当惬意与悠闲。
只不过这种悠闲也是暂时的,年底年初这段,杜老爹那边的回应来了。
先是近江假药案的处理结果,因为李胜利的推波助澜,原本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处置,终是没能达成。
如李胜利所想,所有涉案人员一概严惩,别说是制造假药的了。
大张旗鼓使用假药牟利的,都有几十个要吃花生米。
案子的结果虽说还未经报道,但凛冽寒风,已经让市场上的一些人瑟瑟发抖了。
李胜利之前递给杜老爹的一大宗医药、食品、规范市场的法条,也基本被通过了。
这些可不是李胜利杜撰出来的,而是杜娇阳、钮璧坚、洛克综合国外的相关法条,再经港城的一些大律师、大法官推敲之后。
有关口附近的人员参与,才整理出来的。
这些法条,对杜老爹等人而言,也是恰当其时的。
市场虽说还在发展,但弊端已现。
别的不说,就说李怀德之前推行的考核细则。
初用的时候,这些考核细则,对公家厂子提振活力,也是立竿见影的。
但过个一两年,该承受不住市场冲击的厂子,利润还是在逐步下滑。
这茬的根本原因就是李胜利所说的市场漏洞了,并入市场,这些厂企还要受计划的制约。
同等价格的原料,对公家的厂企而言,差的可就是利润空间了。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虽说受物价的管控,但自由度要比公家的厂企大的多。
还是之前的状况,许多产品,在票证供给之下,公家只能卖到一块钱,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没有票证买不到。
而民营、私企的卖到两块钱甚至五块钱,市场上却是供不应求的。
说什么民营灵活,那也是扯淡的事儿,没了计划跟票证的限制,公家厂子,一块二就能大笔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