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伟人的风彩>桃花源在哪里

桃花源在哪里(第1页)

桃花源在哪里?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硬贴软靠,甚至争风吃醋,莫辨真伪。北至山西、河北、河南到广西、台湾,处处自诩桃花源,人人争当武陵人。只我亲身游历过的“桃花源”就不下几十处,遍布大半个中国,“是花还是非花,也无人去从较真”。但正是这似与不似之间,叫哪一处真山水也比不上幻影中的桃花源,而那些著名游记又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桃花源记》等身。就连最有名的《小石潭记》,现在也只不过是柳州的一个废土坑而已,也未见有哪个地方去与之争版权、争冠名。桃花源成了风景的偶像。何方化作身千亿,一处山水一桃源,陶渊明用什么魔法将这桃花源的基因遍洒中华大地,遗传千年,繁衍不息?

凡偶像都代表一种精神,而精神的东西是既无形又可幻化为万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美好的事物谁不向往?正如地球上无论东西方都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模式;在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桃花源不是小石潭,不是滕王阁,不是月下赤壁,也不是雨中的西湖。它是神秘山口中放出的一束佛光,是这佛光幻化的海市蜃楼,这里桃林夹岸,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一处桃源一陶翁。

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从福州出发北上,过永安县,车停路边,有指路牌:桃花源。我说这柏油马路一条,石山一座,怎么是桃花源?主人说不急,先请下车。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风**漾,胸爽如洗。而半山腰庙宇民房,红墙绿瓦,飘于树梢之上,疑是仙境。折而右行,半壁之上突现一岩缝,竟容一人,曰“一线天”。我从缝中望去,山那边蓝天白云,往来如鹤。因为要赶路,我们不能如武陵人“舍船,从口入”了,但我相信穿过一线天,那边定有一个桃花源。

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山之有名,因二:一是通体暗红,山崖如血,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二是环山有溪水绕过,做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想不到在这景区深处却还另藏着一个小“桃花源”。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草坪上散摆着些茶桌,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海内知名。你在这里尽可细品杯中乾坤,把玩手中岁月。那天我正低头品茗,忽听有人呼唤,隔数桌之外走过一人,原来是十多年未见的一位南海边的朋友,不期在此相遇。我们相抱而呼,以茶代酒,痛饮一番。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这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朱熹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开创了他的哲学流派,我怀疑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就是取自这个意境。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朱、戚、陆、辛都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物。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要做陶渊明,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

我看到的第二处桃花源是湖南桃源县的桃源洞。一般认为这处景观最接近正宗的桃花源,况且国内毕竟也就只有这一个以桃源命名的县。这里除山水幽静外更多了一分文化的积淀。史上多有文人来此凭吊,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人都留有诗作。由此可见桃花源早已不是一个风景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刻于石碑上的一首回文诗: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響(响),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几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一般的回文诗是下句首字套用上句的末一个字,这在修辞学上叫“顶真”格。而这首诗是从上字中拆出半个字来起写下句,这样的“顶真”就更难。接着还有一个更难的动作,刻碑时第一字不从右上起,而是中心开花,向外旋转,到最后一字收尾,正好成方。

这样的挖空心思说明后人对桃花源题材是多么的喜爱。而小石潭、赤壁,就是现代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塘也没有这样的殊荣呀!陶渊明所创造的“桃花源”实在是一个忘却时空,成仙成道的境界,比《乌托邦》、《太阳城》多了几分审美,比《小石潭记》《赤壁赋》又多了几分理想。

那天我不觉技痒,也仿其格填了一首回文诗(比原式更苛求一点,连首尾都半字相咬):

因曾数读《桃花源》,原知诗人梦秦汉。

又来桃源寻旧梦,夕阳压山柳如烟。

我看到的第三处桃花源是在湖北恩施。这里是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陶渊明是今江西九江人,其活动区域不会到过这一带。但阴差阳错,这山却名“武陵”,而《桃花源记》正好说的是武陵人的事。当地人以此附比桃花源也算言之有据,比别处更多一点骄傲。况且,这里地处偏远,至今还葆有极浓的世外桃源的味道。

武陵山区多洞,这洞大得让你不敢去想,一个洞就能开进一架直升机,而洞深几许到现在也没有探出个所以。这比陶渊明说的“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豁然开朗”更要神秘。那天我们就在山洞里的一个千人大剧场看了一台现代武陵人的歌舞演出,真是恍若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最动人的是情歌演唱。男女歌手分别站在舞台两侧的两个山头上(请注意,洞里又还有山)引吭高歌:

(女)郎在高坡放早牛,

妹在院中梳早头。

郎在高坡招招手,

书友推荐:下乡的姐姐回来了私吻蝴蝶骨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青花冷(先婚后爱H)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以婚为名穿书后成了狼孩房客(糙汉H)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袅袅春腰梦中修仙:我有九个绝色道侣认知性偏差垂涎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重生少年猎美逍遥小郎君嫁给铁哥们触手怪她只想生存
书友收藏:重生少年猎美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爱你老妈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医道官途陈思雅徐铁军我的年轻岳母护国利剑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官婿美人香全文完结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官梯险情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官路扶摇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认知性偏差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官道之权势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