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白起:战国死伤两百万,杀神白起据一半
白起(?-前257年),一称公孙起,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更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后秦昭襄王再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拟派白起为帅,屡遭他拒绝,由此触怒秦昭襄王,同时又得罪范雎,最后被黜为士卒,赐死于杜邮。
1初识
白起第一次遇见素问,是在王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彼时他因口角被几个军士刺伤,奄奄一息。这个倔强的少年一连好几天不吃饭,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盯着屋顶,默默地发呆。
那一天阳光很好,他的伤势也无大碍,渐渐能够下床走动了。素问敲门进来,拉着他的手说:“不如出去走走?”
白起没有说话,只是跟着他走出去,一直来到小河边。
素问伸了个长长的懒腰,阳光洒在她的睫毛上,颤巍巍仿佛一只翩飞的蝴蝶。
过了良久,白起才轻声道:“为什么救我?”
素问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爹是个郎中,见人命悬一线,哪有不救的道理。”
白起冷笑一声:“乱世之中,你们又能救得了几人?”
“能救一个算一个了。”素问耸耸肩,又笑了,“其实我们郎中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啦,现在天天在打仗,今天救的人,明天也许就战死了,倒不如做个将军,千万人的生死岂不都在一念之间?”
白起没有说话,他在细细回味着素问所说的每一个字。
“哎,说真的,你是做什么的?”她又问道。
“我也不知道。”白起摇摇头,“其实做什么又有什么要紧,也许明天我就被抓去充军了。”
“那你爹娘呢?”
“我娘生我的时候死了,我爹在战场上被赵军杀死了。”白起的语气波澜不惊,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素问盯着她看了半晌,又忍不住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白起问道。
“我是笑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会被抓去充军?”素问说的没错,白起个子很高,但是很瘦,皮肤苍白,清秀得像个书生,一看就是气血过旺,并非长寿之兆。
白起有些生气,但没有发作出来,只是摸了摸后脑勺,没有说话。
太阳暖暖地晒在脸上,河边的风吹起层层的波浪,两个人呆呆地看了好久,素问忽然说:“再过几天我就要成亲了?”
“嗯?”白起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也是个郎中。”素问捡起一块小石头丢到河里,“可我不喜欢他。”
白起有些糊涂了,心想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不过他忍了忍,没有说出口。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时特别想离开这里,随便去哪里都行。”素问说话的时候没有看他,所以也不知道她是在跟他诉说,还是只是在自言自语,“其实你说的很对,乱世之中,我们自救不暇,又能救得了几人?我有时候特别特别想,能有一个人带着我,杀出这个乱世。”
白起呆住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从这样一个学医的女孩子口中,会说出这个“杀”字。
太阳渐渐落下去了,河边起了风,微微有些凉。素问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转头笑道:“你别介意,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着很快就要成亲了,找个人说几句知心话而已。”
“我……不会告诉别人的。”白起有些不自然。
“傻瓜!”素问轻轻戳了他额头一下,转身跑了。白起急忙跟在她身后,听见风中隐隐传来她低低的啜泣。
2偶遇
光阴流转,日月变迁。无人能够预料命运之手最终指向哪里。
白起再一次见到素问是在丞相范雎为他践行的晚宴上。素问没有看准,他不但被征召入伍,还因骁勇善战屡破强敌晋升为大良造。只因秦国地处偏僻,虽经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却仍面临东方六国的威胁,不得不韬光养晦,暂时答应和东北方的强国赵国联合,派秦王最小的女儿小幽公主前往赵国为质,而赵国亦指名要求此时声名鹊起的白起亲自护送前往,目的无非是进一步牵制秦国。
晚宴虽是在丞相府举行,秦王却也到场相送。酒至半酣,左庶长王龁忽然提出要见一见丞相新纳的小妾,范雎当然没有不允之理,醉眼朦胧的白起看着素问从内室款款走出,两眼不由的呆了。
刚入行伍的时候,白起也曾偷偷溜出军营去过那个小村几次,却再也没有见到素问,他想她大概已经嫁到别的地方去了,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只是战场命搏,刀刀见红,实在也不容他有太多精力去思考这些事情。
没想到他们竟然在这里再次相遇。只是物是人非,已不容他再去细细相询,他只能依靠猜想来补充这空白的几年里她坎坷多舛的宿命。
她弹了一首曲子就借口身体不适提前退场了,一群将士免不了又一番举杯推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