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眼睛虽然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但是的视力范围特别小,视野只有3度,而在他们眼里,只有一些很简单的形状,要是超出自身长度十几厘米远,蚂蚁就根本看不见了。
当然,也有些聪明的蚂蚁利用在水上漂浮的稻草杆搭桥过了河,或是把干枯的橄榄叶当作小船,漂浮在水面上。
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过河,要沿着原路返回。
这下,该轮到法布尔疑惑了:“水已经把蚂蚁的气味都冲走了,而他们还是选择了过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是靠气味来寻路的吗?”
法布尔的实验还没有完呢,这条路上还有一张大大的报纸等着这支红蚂蚁军队。
虽然蚂蚁可能留下了气味,但路况改变了,站在蚂蚁的角度来看,报纸就好像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这样一来,是否会影响蚂蚁前进呢?
实验证明,这的确有一些影响。因为蚂蚁在报纸前犹豫的时间比遇到水流和其他异味的时候要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蚂蚁,经过观察,最终还是找到了继续回家的路。
法布尔为了判断环境的改变是否会对蚂蚁认路产生影响,甚至把原本白色的石子路撒上了黄沙。
实验结果让法布尔有了这样的想法:铺报纸和撒黄沙,都没有改变路上的气味,但蚂蚁还是在迟疑、犹豫。也许蚂蚁认路的能力不仅限于嗅觉,甚至有可能是靠视觉呢!
于是,新一轮的实验又开始了。
法布尔老师不停地改变环境,改变实验条件。但一直也未能真正弄清楚蚂蚁靠什么识路的。
直到现代进步的科学研究结果里有了“路标荷尔蒙”这个名词,蚂蚁识路的问题才算解决。我们的科学研究人员推断,人们观察到的蚂蚁总是不停地敲打地面,可能是一边走一边用尾部和地面摩擦,释放出某种可以当作路标的物质,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路标荷尔蒙”。
说到这个“路标荷尔蒙”,以蚂蚁为例,他们要想绕地球一周,相当于要画一条长四万公里的细线,而画这条线,他们只需要0。33毫克路标荷尔蒙就够了。这真的很难让人想象得到,蚂蚁是如何察觉这条细线的存在的。难怪法布尔老师怎么也想不通。
亲爱的小朋友,图中有3只蜘蛛,找找看,它们在哪里呢?
蚂蚁搬家要下雨
小鱼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飞要下雨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行为是和天气变化有关的呢?
蜻蜓低飞要下雨
乌龟冒汗要下雨
……
昆虫会说话吗?他们是怎么沟通交流的呢?我们知道有些动物通过声音交流,有些动物通过气味交流,那你知道上面这些昆虫通过什么交流吗?
亲爱的小朋友,上面这两幅图看似一样,其实有五处地方都不相同哦,你看出哪儿不对劲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