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高中生必读经典书>新闻与文学的同与异02

新闻与文学的同与异02(第3页)

作者《翼城县公路林储材百万方价值两个亿》

《光明日报》1984年4月24日

这条消息的核心就是一句话:翼城县公路林储材百万方价值两个亿,这也正是此稿的标题。但是只说这个结论式的信息,就显得太枯燥、单调,读者头脑中不易存留。现在把它转化为形象推出:一辆汽车拼命跑,也跑不出一张大林网,路边一棵棵大树,每棵树价值一辆自行车,记者不由停车抚摸这些“摇钱树”。消息不是从宣告结论入手,而是从记者的感觉入手,从而又调动了读者的感觉,逐步推出结论。一条新闻要想有生命力,除信息本身的价值外,一是要讲出一点道理,二是要有一点形象,因为相对来说,信息是短暂的,哲理和美感是永恒的。

2。从某种角度说,新闻是灌输,使用形象思维,可以减少读者的“阅读摩擦力”,提高阅读兴趣。

一条新闻是要告诉读者什么信息,或通过这信息传达官方、民众和记者的意图,总之它是以给你灌输一点东西为目的。为达此目的,可以取生硬一点的方式,将结论直接告诉你;也可以取自由轻松的方式,逐渐推出结论。在思维方式上,它是两者兼用,既用逻辑思维也用形象思维。如果不考虑接受一方,作者尽可以纯用逻辑思维,像教科书一样。虽然读者有时为了得到信息,可以强忍着读,就像肚子饿了,饭不好也得吃一样。但这是强忍下咽,有一种阻力,我们可以叫它“阅读摩擦力”。而且读者的习惯是一旦信息稍有满足,或者有别人写有更好的稿子,就不会读你这种“强忍下咽式的新闻”了。因此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增强新闻的竞争能力,就像企业研究市场一样,记者也要研究读者的接受习惯。

原来除专业工作者外,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大都是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靠人头脑的推理功能,形象思维是除推理外,还把人的感觉也调动起来,通过语言调动你的视、听、嗅、味、触,甚至第六感觉。所以形象方法是克服这种“阅读摩擦力”最好的润滑剂。我们要说某一件事,特别是这事本身比较枯燥时,就尽量用形象的手法逐步推出。比如一些平凡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如教学工作、农业的春种秋收、每年的各种检查、年终经济成果等,这些循环式的新闻,还有科技成果、新技术等这些较专的新闻,都易使人感到沉闷枯燥,这时就应尽量设法用形象表现。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一生不能迈过两条相同的河流。规律、结论在重复,形象却永不会重复,人们永远可以在新形象中获得对于老结论的新鲜感。比如这一条科技新闻:

肩题:累卵已不危车颠不怕破

主题:新式五用塑料蛋箱在山西诞生

一辆卡车载着82730个鸡蛋从吕梁山深处的临县,在土、石、柏油等各种路面上经过427公里的长途颠簸运到太原,经蛋库验收,只有7个鸡蛋破损。这是最近通过鉴定的新型蛋品贮运工具“五用塑料蛋箱”,在试用中取得的结果。一颗本来极易破碎的鸡蛋从鸡窝里出来,再送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过收、验、存、售多个环节。过去商业部门大都用木箱垫草装运鸡蛋,由于各个环节反复倒箱,仅此全国每年就有几亿斤鸡蛋损失在运输途中。山西省食品公司李巨德等几位同志研制成功的“五用塑料蛋箱”是笼屉式悬空层叠结构,可以集装运输。最近经铁路试运,高30层、重800斤的集装箱,用铁路叉车可随意装卸。鸡蛋从收到售,总破损率已由原来的27%降到1%以下。

作者1982年9月28日《光明日报》

这是一条科技消息,主要用数字说明问题,但这样太枯燥。就努力用形象来表达,而且用具体的能够动起来的形象,再加入情节描述,强烈的数字对比,效果就好多了。

另外,在一些问题性新闻,特别是问题性通讯中更要注意,记者一面要有明晰的思路,用严格的逻辑推理,启发读者思考;同时又要附之以形象,帮助读者找感觉,靠感觉来减少道理的枯燥,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新闻是服务,对一些非严肃内容的新闻,形象手法的使用就更见重要。

从读者接受一方来说,我们可以把新闻分成“接受性”和“品味性”两大类,也就是硬新闻和软新闻。第一类新闻读者要的就是一个结论,知道结论后其余无关重要,甚至可以不要。这时读者对结论以外的东西,包括过程、背景连同作者的表达方式,都无暇顾及,也不会有什么挑剔。只要你给他,他就要,是卖方市场。如重大政治事件、新政策法规公布、领导人更叠、战争爆发、经济信息、股市行情、列车改点、天气预报、新标准公布等等。这些信息不需更多的形象辅助就可以说清,而且形象多了读者还觉得碍眼。

第二类新闻,读者不但要知道结论,还要在知道结论的同时达到消遣、欣赏、审美、刺激、满足好奇心等目的,这时就非有形象不可了。一般新闻主要是通过信息满足读者具体的外部社会活动的需要,重事实;而这种新闻则是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它已部分地担负起文学的功能了。比如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举世瞩目,大家主要关心战争的进展,这种消息只要结论。但是战争中还有一类趣闻,海湾是伊斯兰国家,妇女出门要戴面纱,大批美国女兵抛头露面在街上活动,与当地教规不符,引起许多笑话。还有在通讯写作中,主要是写事实,但涉及景物、人物的描写,读者仍然爱看。这类新闻如文艺消息、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人物通讯、科技趣闻等等。大部分的晚报、小报的花絮专栏都由这类新闻构成。这种新闻的写作可以说没有形象便不成文。我们平时看小说,为什么能被吸引,主要是有形象,有形象的发展过程。读一部好的小说,常怕看完,怕情节中断。新闻稿,包括晚报、副刊的新闻稿要引人入胜也是这样,你要有众多连续的形象,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三、发现和塑造典型的能力

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的本质,塑造典型是文学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必须将人们的理想集中在一个形象上,这就是典型。鲁迅先生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一个文学典型可以胜过许多篇调查报告,许多篇理论分析文章,它是人们理想和心态的一种模拟试验,以通过这个小窗口来看社会及其本质。新闻也要反映社会的本质,不过它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反映社会的本质。但是信息的浩瀚、漫湮和稍纵即逝,即它的多和快,为捕捉和反映事物的本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克服这种难度而达到反映本质的目的,向文学借鉴典型手法,是新闻写作中不可少的。

1。新闻典型就是一种最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

如果说文学典型是一个集中反映了生活本质的艺术形象,新闻典型就是一则集中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信息。这里的关键是“集中”。典型手法就是通过增加作品内涵的密度,从而大大加强作品的深度和力度。典型是刀之刃和锥之颖,是力之所在。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总是千方百计地编一个典型故事,或塑造一个典型人物,是深刻地寓藏了普遍性的个性,使读者手捧书卷如照镜子,也照见了自己的所想所为,引起强烈的共鸣。黑格尔说就是要写出“这一个”。新闻写作也要学这种笔法,不过它不是编一个典型故事或者虚构一个典型人物,而是努力去找,去观察、发现、采集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这事件或人物能将这一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信息集中释放出来。读者手捧报纸,就像捧着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欲想欲为的事,不过这事是真实的,所以就更有震撼力。与文学不同,它不只是写出“这一个”,而且是首先要找到“这一个”。这是新闻更难的一层。

新闻是高密度、快速度地提供信息,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都讲求信息量,讲求信息的条数。如果把平时的新闻比作常规武器,典型就是原子弹,它是以猛烈爆炸的方式,以强大的冲击波、辐射热,搅动读者平静的生活,推动他们的思考,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是新闻典型的力量,也是它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一张报纸没有典型,它就没有骨架,就立不起来,平平淡淡像一块平板玻璃;如果一个记者采写不出典型,总写十行八行的一般消息,他也立不起来,像一个絮絮叨叨的女人。这说明这张报和它的记者总是飘在事物上面,跟在人家后面,发现不了事物的本质,总是抓不住“新”。这报纸和记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新闻典型,就是要寻找那些偶然的材料,但又集中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如每年都过中秋节,家家中秋盼团圆,如果写某家人怎样吃月饼,这不是新闻更不是典型。《中国石油报》抓了一条消息,写胜利油田山东总部组织家属与远在新疆的钻井职工用对讲电话圆月。这是新闻,又是典型。它不是泛泛的材料,是偶然,有个性。《天津日报》曾有一条消息写除夕之夜,新年钟声一响,妇产医院第一个婴儿降生。这不是新闻,更不是典型,因为太一般、太正常,是必然发生的,没有一点个性和偶然性。(材料可参见作者新闻三部曲之二:《评委笔记》)

2。新闻典型集中反映了时代特点,因此它常常会作为时代的标志。

时代前进的每个交替时刻,总会出现典型的事件、人物作标志。比如,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543年,因为这一年出版了两本书,一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二是维萨留斯的《人体解剖》,从天和人两个方面打破了宗教的神话;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其结束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今天的新闻就是昨天的历史,但只有那些典型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才可能载入史册,那些大量的、一般化的信息都会很快被人淡忘。新闻典型的力量不但体现在当时的“爆发力”,还体现在以后的历史影响上。比如毛泽东1949年4月为新华社所撰写的这篇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便永远成为了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生命力比较弱,大部分作品的生命只有几天、几个月,过年的很少。这是因为文学用更自由的典型形式和更生动的形象手法反映了社会的本质,所以一个记者要克服作品的易碎性,除前面谈到的要借鉴文学在语言、形象方面的艺术性,从横的方面扩大感染力外,再就是通过典型手法,以延长作品的生命力,也即从纵的方面扩大作品的影响。记者要有志于写出有震撼力的,在社会上乃至历史上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一般来说,典型事件是突发性的,现于表面的,典型人物是已经存在而深藏于生活之中的,所以记者写作典型的功夫有两种,一是捕捉,就是一个“快”字,时刻准备着。一般来讲处于政治生活中心或重大事件之中的记者,容易捕捉到这类典型。大多数记者,特别是基层的记者就很难有这类机遇。这时就要用第二手:挖掘。在“深”字上下功夫。比如曾产生过极深远影响的焦裕禄这个典型,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河南日报》已经发表过人物通讯。记者又继续深挖,终于写出了影响深远的焦裕禄这个大典型。

捕捉和挖掘是抓大典型的两手基本功,这时记者如猎人,又如矿工。一个记者如果报道了一条有历史典型意义的事件消息,其作品连同他本人也就被载入史册,实现了永恒。也许一个记者生不逢时,遇不到这样的机会,而且真有这样的机会时,也只有少数人才有幸抓住,抢到独家新闻。如果捕捉不到,还可用挖掘的办法,这相对来讲比前者机会更多些,但吃的苦也就更多些。

选自《新闻原理的思考》,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书友推荐:下乡的姐姐回来了潘多拉的复仇玻璃罐里的珍珠和蛇官婿美人香交易沦陷认知性偏差嫁给铁哥们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重生少年猎美私下辅导(年下师生1v1)女神攻略手册红颜政道望门娇媳误入官路他的暗卫天仙师娘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燕尔(古言1v1)翡翠衾(nph)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
书友收藏:开局一杆大狙,爆杀十万鞑子听说你暗恋我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继母的闺蜜团(继母的明星闺蜜团)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千里宦途官婿美人香全文完结异世特工护国利剑潘多拉的复仇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龙族堕落调教北电门房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爱你老妈官梯险情升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