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日(7。4)黄翼升率淮阳水师抵沪。
六月十五日(7。11)京师同文馆成立,延英人包尔腾(Burdon)为教习,选八旗子弟数人学习。然而,“同文馆之设,谣言甚多。有对联云:‘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翁文恭公日记)
六月廿一日(7。17)淮军潘鼎新、刘铭传等营会同华尔所率常胜军克复金山卫城,浦东全境肃清。
七月初七日(8。2)李秀成亲率三千人西援南京。
七月初八,常胜军、常捷军等攻占浙江余姚。十五日(8。10)淮军会同常胜军克复青浦县城。十九日至廿五等日,太平军慕王谭绍光部两万余人,反攻青浦,不成。
八月初一日(8。25)各路(苏州、昆山、嘉兴等地)太平军环攻清军北新径营盘,距上海仅十余里。李鸿章督刘铭传、程学启、华尔、李鹤章、郭松林等各路兵勇救援,与太平军谭绍光、蔡元隆等剧战。太平军败走嘉定,北新泾解围。
八月廿七日(9。20)华尔率常胜军攻克浙江慈溪。但华尔被击伤,次日死于宁波。常胜军后交美国人白齐文接管。
九月二日(10。24)淮军会同常胜军、英法兵再克嘉定。
九月三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自浙江援救天京,合李秀成军,号八十万,重重围困曾国荃之湘军。初五,曾国荃发万人出壁击杀太平军八千余人。
九月廿二日(11。13)李鸿章亲临前线调度,督官军与太平军慕王、听王、朝王等会战,歼擒太平军一万四千余人,为李东征以来第一次大捷。
十月初五(11。26)曾国荃引军出击,大败李秀成、李世贤连营环攻天京城外雨花台之军。二李撤围而去。
十月十二日(12。3)实授李鸿章为江苏巡抚。
十一月十五日(1863。1。4)白齐文自松江抵沪,索饷不遂,痛打杨坊,抢去洋银四万余元。李鸿章即将白斥革,商请英提督士迪佛立弹压调解。廿五日,李与士迪佛立订统带常胜军章程十六条,暂交英军参谋奥伦管带,以后交由戈登统领。
是年,李鸿章因四十无子,乃以幼弟昭庆之子经方为嗣。
同治二年(1863),癸亥,四十一岁。
正月廿二日(3。11)李鸿章奏请于上海、广州、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后于二月十日奉旨准就上海敬业书院改设,即广方言馆。
本月,李鸿章之亲兵护卫营(即张遇春之“春”字营)成立炮队(二百人),为中国炮兵制度之发轫。
二月七日(3。25)戈登正式接统常胜军。十八日(4。5)淮军、常胜军合力攻克福山,次日,常熟、昭文围解。
三月初九(4。26)守太仓的太平军会王蔡元隆诈降,击伤淮军统领李鹤章。戈登带常胜军增援,于本月十五日攻入太仓,大肆杀戮太平军。
四月初四(5。21),李在致曾国藩信中,论及洋务最难着手,希望速平“贼氛”,讲求洋器。并谓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日本即是证明。
四月十四日(5。31)清军攻克昆山、新阳县城,斩获太平军二三万人。廿二日(6。8),黄翼升、刘铭传等攻克江阴县属杨库汛城。
五月十一日(6。26),李鸿章奏上“分路规取苏州折”。十五日(6。30)湘军水陆攻克九洑洲,长江水路大通。
六月十四日(7。29)程学启、戈登等克复吴江、震泽,切断苏、浙太平军联络。廿二日(8。6)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害于成都,年三十三。
七月十三日(8。26)淮军攻克枫径。廿九日(9。11)李鸿章亲督各军,攻克**口镇,追太平军纳王郜永宽败众至苏州城外。
八月初一(9。13)李鹤章、刘铭传等攻克江阴,太平军广王李恺顺败走常州。十一日(9。23)忠王李秀成偕侍王李世贤自天京返苏州,谋解城围。十六日(9。28)淮军、常胜军攻占苏州东南水陆要区宝带桥。八月三十日(10。12)至九月二日,淮军进攻无锡,分路击败李秀成部。
九月十二日(10。24)清军攻占苏州盘门外五龙桥。十五日,程学启、戈登移军吴江攻击浙江太平军,获胜。二十日,又攻克苏州齐门外蠡口的太平军营。
九月廿七日(11。8)李鸿章函复徐树铭,谓“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堂堂华夏,积弱至此,岂一人一时所致,抚髀太息而已”。是月,无锡官军攻击后安、安镇、梅村、西仓、茅塘桥等地太平军,获胜,活捉李秀成军师、户部尚书李生香。
十月五日(11。15)曾国荃部尽占南京城东南要隘。十五日,进屯金陵城东孝陵卫。
十一月二日(12。12)李鹤章、郭松林、刘铭传等攻克无锡、金匮,生擒潮王黄子漋父子。
十一月十日(12。10)李秀成自丹阳返天京,劝洪秀全放弃天京,进取西北,与陈得才相会,被洪严词拒绝。
十一月廿八日(1864。1。7),清总兵程学启、道员吴毓芬等攻克浙江嘉兴,郛王陈占榜等投降。
十二月廿日(1。28),曾国藩在安庆试航蔡国祥、徐寿等自造之轮船“黄鹄”号。
同治三年(1864),甲子,四十二岁。
正月廿二日(2。29),曾国荃军合围金陵。
二月一日(3。8)溧阳太平军守将投降清军,侍王李世贤往湖州。十八日(3。25)淮军程学启部攻克浙江嘉兴。廿四日(3。31),左宗棠军、浙江布政使蒋益澧会同洋将德克碑攻克杭州,道员唐国器克余杭。
三月初七日(4。12)淮军大破太平军于江阴、常熟间,太平军退回常州、丹阳。初十日(4。15)李鸿章抵常州,布置攻城军事。廿二日(4。27),刘铭传、戈登等开炮猛攻常州,太平军英勇抵抗,淮军与常胜军伤亡达一千五六百人。
四月六日(5。11)李鸿章督淮军各部及戈登等攻入常州,生擒护王陈坤书、佐王黄和锦,大肆杀戮太平军。常州之克,清廷赏李鸿章骑都尉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