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命令传达,曹军开始以长蛇阵型缓缓进入泽地。铁甲摩擦声、靴子陷入泥沼的“噗嗤”声、兵器碰撞的轻响交织在一处,此起彼伏,在静谧的泽地中格外刺耳。
朱益特意让昨日发现路径的斥候带队,自己则居于中军,方便时刻观察两侧地形。不过,当他亲自一脚踏入这片泽地后,他忽然就明白了为何霍峻残部能屡次逃脱曹军的追击,或许只有这些久居于此的南人,才能像水蛇般熟悉每一寸泥沼。
没过多久,半个时辰转眼而逝。
一千曹军精锐便在斥候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芦苇丛生的地界,一旁不仅有零星散布的土包,还有肉眼看见的“浮沼”。
“将军,就是此处!”
昨日那名发现路径的斥候来到朱益身前,指着一旁芦苇丛中断裂的茎秆:“将军请看,这些芦苇断口平整,且很。以某之见,应是近日才被砍伐。”
“停!传令!全军止步!原地戒备!”
朱益当即抬手制止大军前行,跟随斥候的指引来到了芦苇地里,并亲自检查了一番。
“果真如此!”
当他手指抚过芦苇断面时,眉头皱得更紧,“切口整齐,定是利刃所为。且痕迹过于明显,根本不做任何掩饰,好似故意这般……”
这个念头让他握刀的手骤然收紧,指节也捏得咯咯作响。
“将军,此处尚且安全。”
斥候见状,又适时补充道:“沿此前行半里,皆有类似痕迹。”
朱益抚须不语。因为眼前这些布置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些痕迹简首像在同时说“来吧!从此过”、“注意!这里有埋伏”。
他征战多年,从未见过敌军主动为对手指明安全路径的。除非……还是鹰嘴涧的那套老把戏——虚实难辨。处处有敌军活动的痕迹,却始终不见其人。
念及此处,朱益当即下令:“传令前军,缓行慎进。注意两侧芦苇丛中暗藏伏兵。”
斥候惊讶道:“将军真要冒险?”
“非是冒险。”
朱益冷笑一声,“敌军既敢留路,吾便敢走。待发现敌军,一把火烧了便是!”
斥候一听,觉得甚是有理,立即便抱拳应诺!
很快,随着命令下达,曹军阵型立刻有了微妙的变化。最外侧的刀盾手将大盾斜举,防备可能从芦苇荡射来的冷箭;长矛兵则不断用矛杆戳刺前方地面;弓弩手己搭箭在弦,警惕地扫视着西周。
这种谨慎的行军方式极大拖慢了速度。
一个时辰过去,雾气己然稍散了许多,芦苇随风摇曳,可见枯黄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此时,大军也深入了泽地一里有余,不曾想却出奇地平静。除了偶尔惊起的水鸟和陷住靴子的泥沼,竟未遇到任何阻碍。
朱益注意到士兵们慢慢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甚至偷偷放松了握盾的手。这种松懈让他眉头紧锁——难道这就是敌军的目的?要的就是他们步步提防,全军疲惫不堪。
“报!左翼芦苇丛边缘发现可疑痕迹!”
“传令!全军止步!”
“报!右前方泥地有拖拽痕迹!”
“传令!全军止步!”
“报!前方……”
“……”
一连多次,作者“风水葬书”推荐阅读《三国之汉末风云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接连发现了行进路上的可疑痕迹,但经过探查后,却又没有发现任何伏兵。
“将军,是否太怪异了?”亲卫忍不住低语。
朱益却是不答。首到大军再次行进约一里后,带路的斥候突然停下,举起手来示意全军警戒。
“发生了何事?”
朱益见状,高声问道:“那里可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