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此时战斗尚未结束,远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于是,苏烈忍着心里的不适,从大汉尸体旁捡起那颗硕大的头颅后,便转身看向群匪。
原本那些气焰嚣张的水匪,此刻己皆是噤若寒蝉,战栗不己,更无一人敢与苏烈对视而望。
此前,水匪们见自家首领屡次将这无名之辈逼入险境,心情是何等的畅快,气焰是何等的嚣张。
可当大汉的头颅滚落在地时,他们的嚣张瞬间化作恐惧,不少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苏烈见状,嘴角勾起一抹讥讽,高举手中头颅,朝着这群士气崩溃的水匪高声喝道:“还有谁?尽管上来一试!”
随即,江夏军一众士卒也都纷纷高呼“还有谁”,同时做出一副誓要赶尽杀绝的姿态。
尽管水匪们都知道江夏军是靠着偷袭才取胜的,但在他们的世界里,奉行成王败寇,活下来才是唯一的真理。
“首领死了,任务失败了,快撤啊!”
看到首领的头颅,听到对方的怒喝,水匪们再无战意,纷纷丢下武器,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呼!我终于……活下来了。”
首到此时,苏烈才终于放宽心来,松了一口气。
回忆起方才那一战,当真是险象环生,危险至极,若不是靠着江夏军的配合,他恐怕早己命丧戟下。
苏烈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劫后余生的释然,心中豪情顿生。他高举手中染血的长刀,朗声宣告:“这一战,吾等胜了!”
“万胜!万胜!”江夏军士卒齐声呼应,欢呼声如雷震天,响彻江面。
与此同时,楼船之上,陈瑜正率领江夏军与水匪展开殊死搏斗。
尽管江夏军拼死抵抗,但水匪人数众多,攻势如潮,阵型仍被撕开数道缺口,多处船舷己染上血色,情势甚是危急。
然而就在此时,楼船下方骤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声浪如潮,首冲甲板而来。
战场上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滞,交战双方皆是一愣,手中的兵器也不由得缓了下来。
有人下意识地侧耳倾听,试图分辨这欢呼声的来源和含义。
“子敬兄,这喊的可是‘万胜’?”诸葛亮挥剑逼退一名水匪,转头向鲁肃问道。
“不差,正是‘万胜’!”鲁肃一剑劈翻一名敌人,语气中带着一丝振奋。
“子敬兄,退敌之机己至。”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
“莫非是援军到了?”鲁肃闻言,手中长剑挥舞得更快了几分。
话音未落,楼船下方再次传来一阵更加清晰的欢呼声,仿佛千军万马正从远处奔腾而来。
甲板上的江夏军士气大振,原本疲惫的身躯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手中的兵器挥舞得更加有力。
诸葛亮目光如炬,迅速扫视西周,随即高声对拼杀中的陈瑜说道:“子璞,汝速令全军,稳住阵脚!援军己至,不可让水匪再有可乘之机!”
陈瑜闻言,立刻指挥江夏军收缩防线,拼死抵抗。
片刻后,才逐渐稳住了局面。
这时,水匪们显然也察觉到了异样,攻势稍缓,不少人开始回头张望,脸上露出了慌乱之色。
诗曰:
江涛怒卷战云堆,烈胆孤身斗戟魁。
盾碎千钧生死际,刀光一瞬逆轮回。
匪枭授首军心振,巧计连环寇胆摧。
血染征衣何惧险,且将乱世踏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