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演出时,他选用的近代制造出来的乐器,其音准和音域,远不是这个时代能比的。
若是单靠周瑜抚琴和他的吟唱,或是用了错误的乐器,那根本体现不出曲中的奥妙所在。
沉思片刻后,苏烈方才对孙权说道:“孙将军,可否予烈几面响鼓?”
“鼓?”
孙权闻言,眼中虽有一丝疑惑,但还是痛快答道:“好!来人,取鼓来!”
不多时,几名侍从抬来了一面建鼓与一面鼙鼓,摆放在厅中。
建鼓鼓面紧绷,鼓身雕刻着精美的纹饰,显得庄重而威严。
鼙鼓形如扁圆小瓮,两侧蒙紧兽皮,鼓身漆朱绘金,环缀铜铃。
苏烈走到鼓前,伸手轻轻抚过鼓面,随即就拿起鼓槌,轻轻敲打了几下,试了试音色。
建鼓鼓声低沉,浑厚而有力,回荡在大厅之中,令人心神一震。
鼙鼓之声不似大鼓轰隆,倒似骤雨叩瓦,初时噼啪脆响,渐次密集成片,竟在肃杀中透出几分玲珑意趣。
席间众人见状,纷纷屏息凝神,等待着对方的演奏。
片刻后。
只见苏烈拿起建鼓前的鼓槌,唇角不自觉地开始蠕动,好像在心中默念着什么旋律。他似乎觉得选用大鼓演奏,才能以十二平均律来展现此曲的精髓。
“咚!”
第一声鼓响如惊雷炸裂。
周瑜眼中精芒一闪,迅速收回了放在琴弦上的手,旋即抄起案边十三弦的古筝横放在膝上。
“咚——咚——咚——”
鼓声如雷,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令人热血沸腾。
鼓点渐渐加快,节奏愈发鲜明,苏烈每一记重鼓都似砸在众人心尖。
这首后世改编的《秦王破阵乐》,其旋律经建鼓的雄浑与古筝的清越交织,彷佛再现了当年汉武横扫匈奴的霸气雄风。
周瑜抚筝相和,与鼓声相辅相成,气势更加恢宏悠长,仿佛为这磅礴的乐章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苏烈一边击鼓,一边高声吟唱:“汉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烽火连天起,诸侯尽皆来。挥剑决浮云,铁骑踏山河。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壮吾凌云志,豪情震西方!”
他的歌声雄浑激昂,充满了战意与豪情。
周瑜的筝鸣也随之激昂起来,与苏烈的歌声交相辉映。
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筝鸣、鼓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磅礴的音乐洪流,席卷整个大厅。
席间众人无不为之震撼,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上,感受到那股无与伦比的气势。
不仅诸葛亮眼中异彩连连,孙权更是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拍案而起,高声赞道:“善!大善!此曲气势恢宏,正合吾军出征之用!”
席间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纵是秦松等人这时也被此曲而折服。
诗曰:
建鼓惊雷震玉堂,周郎按剑和宫商。
丈夫意气冲霄汉,吴楚风云入酒觞。
铁马长嘶催战角,江涛怒卷动寒芒。
他年若破曹公阵,赤壁烟波万古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