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刘、孙三家为大战各自准备之时,苏烈也和麾下的士卒们打成了一片。
自那夜营帐中的长谈,他明显感觉到这支百人队的气氛正在悄然改变。文路、周毅等十位什长他们曾经麻木浑浊的眼珠里,如今闪烁着某种奇异的光彩。
他们都开始相信,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重建那个传说中的太平盛世而战。
“周什长,昨夜与弟兄们讲的故事,可还有人记得?”苏烈侧目看向身旁的汉子,故作随意地问道。
周毅闻言,立即恭敬地拱了拱手,黝黑的面庞顿时焕发出光彩。这个曾经在校场上挑衅苏烈的莽汉,如今态度己截然不同。
“记得!怎生不记得!队率讲的那个‘马伏波老当益壮’的故事,弟兄们都说要像马援将军那样,马革裹尸还!”
说着,他下意识挺首了腰板,仿佛这样就更接近故事里那位东汉名将的形象。
苏烈嘴角微扬。这几日他每晚都会召集士兵,将《后汉书》中的名将故事改编得通俗易懂。马援、班超、耿恭……这些英雄的事迹如同火种,渐渐融化了这群老兵心中因乱世而结成的坚冰。
“队率,某有一问。”周毅搓着手,欲言又止,“汝曾言大汉盛世……必会重现,当真会有那一日?”
这个问题让苏烈心头一颤。他望向江面,只见朝阳初升,万顷波涛被染成金色。在这乱世之中,希望才是最珍贵的火种。
“会!”
苏烈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周毅,“只要有人能记得曾经的辉煌,还有人愿意为之奋斗……如尔,如吾,如吾等这一百儿郎们。”
周毅喉头滚动,突然单膝跪地:“队率!某周毅愿随队率一同奋斗,再现大汉盛世!”
这一幕恰被路过的文路看见。这个最为年长的什长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曾几何时,他那被乱世冷却的一腔热血,也被这年轻的少年给重新捂热。
苏烈敏锐地注意到文路的存在,招手示意他过来,朗声问道:“建国,二郎们都到齐了?”
“回队率,弟兄们都到齐了。”文路抱拳禀报,声音里透着几分往日没有的朝气。
苏烈微微颔首,随即展开手中竹简,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符号:“这是烈改善的练兵之法。但恐不合时宜,想请二位兄弟指点指点。”
文路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在他从军多年的经历中,还从未有上官会向下属请教。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他不自觉地挺首了腰板。
“队率……”周毅凑近细看,不自觉地挠着头,“这‘站军姿’是何意?还有这‘三大纪律’……”
文路眉头也渐渐皱起:“禁止劫掠百姓?这……”
诗曰:
虎将当阳恨未休,周郎帐外怒冲眸。
云长汉水横刀立,誓斩曹兵雪旧仇。
烈胆雄心燃百卒,太平盛世梦中求。
江东子弟多才俊,共挽狂澜定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