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评传》(节选)[1]——政治抒情诗人的一生02
抱着胳膊默默聆听大家发言的行知,也开口了:
“我们是实实在在的革命者。晓庄是我们最早的革命行动。但是,由于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遭到了残酷的失败。今后,我们必须广泛团结民众。我们的基本队伍是农民,为了完成革命,必须使全体农民站起来,为了革命,工人已经建立了‘红色’政党,共产党是工人的党。为了农民,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绿色’政党。”[43]
在晓庄,行知一直为“改造百万乡村”而奋斗。在晓庄的3年多时间里,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之是武汉政府的分裂,形势促使共产党建立起工人、农民的武装集团——中国工农红军,并在长江南岸各地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了各苏维埃地区代表会议。蒋介石立即准备对苏维埃地区进行扫**,同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围剿”。自南京政府成立以来就不断“讨赤”。1930年春,蒋介石总算意识到陶行知的学校具有危险性。
为了躲避国民党首都总司令部的追捕,东渡日本的陶行知,于1930年底潜回上海,隐蔽在租界一位朋友家里。
“晓庄师范学校校长也给俺们写下了一首首通俗易懂的歌。”从南京四周到近郊的乡村地带,农民们唱起了由他的诗谱写的歌曲,尤其使人感到亲切的是《锄头舞歌》。
(一)
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去野草好长苗呀!
雅荷海,绮呀海。
(二)
五千年古国要出头呀!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头底下有自由呀!
雅荷海,绮呀海。
(三)
天生了孙公做救星呀!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绮呀海,雅荷海。
唤醒锄头来革命呀!
雅荷海,绮呀海。
(四)
革命的成功靠锄头呀!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绮呀海,雅荷海。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雅荷海,绮呀海。[44]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的诗逐渐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意识。他的视野由农民扩大到城市的工人,他原本是一个想把农村变为乐园的乐天派,这时,其苦衷逐渐加深了。1927年写的《锄头舞歌》,到1932年又增写了下面新的一节。
光棍的锄头不中用呀!
联合机器来革命呀!
绮呀海,雅荷海。
联合机器来革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