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熊伟与本真课堂读后感>五学科思维的导与学

五学科思维的导与学(第2页)

学科思维中的语文思维、数学思维、物理思维等,除了思维内容必须是该学科领域内现象、表象、基础知识外,学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都是与一般思维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学科思维包含了一般思维所具有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即一般思维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具体化、系统化等)全都包含在学科思维之中。

2。学科思维是一般思维的具体体现

学科思维是与工作思维、生活思维相并列的思维。学科思维与一般思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学科思维的本质是一般思维,一般思维可以通过学科思维表现出来,学科思维是一般思维的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科思维来提炼一般思维,同时可以用一般思维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培养学科思维。所以,学科思维水平高的学生,他的一般思维能力也比较强;一般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学科思维水平提升的空间也就很大。

3。学科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正因为学科思维与一般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两类思维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学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一般思维的指导。由于学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与一般思维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只有充分掌握了一般思维的形式和方法后,才能把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与学科领域内的材料结合起来,探索解决学科领域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学科领域问题的学科思维能力。

其次,学科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一般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科思维寓有一般思维,学科思维是一般思维的表现形式,随着学科思维的发展,学科思维形式和方法就会相应地建构起来,形成学科思维的框架,而学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又与一般思维保持高度一致,所以一般思维的水平就会提高。一般思维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就会进一步指导学科思维的发展。

正因为学科思维与一般思维的这种相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专家和学者就把学科思维与一般思维混同起来,甚至直接用一般思维来代替学科思维,导致了学科思维的独特地位的丧失,因此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就缺少了学科思维应有的位置。我们的一线学科教师由于缺少了学科思维知识的支撑,课堂上往往就只有一些僵化的结论,缺少了得出这些结论的学科思维过程,这就导致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提高的效率很低。

(三)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规律

学科思维的本质是在学科领域内解决问题的思维操作的一系列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的思维加工方法,相当于学科领域内的智慧技能。所以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慧技能的形成规律几乎一致。下面我们从学科思维的三要素来分析归纳学科思维能力形成的规律。

1。运用一般思维形成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其目的在于奠定学科思维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科思维的前提和依据,离开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学科基础知识的奠定,却又离不开思维(这里指的是一般思维)。例如,学生对学科领域内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理解对概念进行定义的思维方式,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同时需要运用思维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同样,学生对学科领域内的命题的掌握,也是需要思维参与的。所谓命题,其实就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掌握命题的过程中,需要对命题所包含的若干概念的属性的值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提取这些概念的相同属性,区分其不同属性,确定其类属关系、因果关系,从而准确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科领域内的命题。学生对学科领域内的命题网络的建构更需要充分运用思维能力,才可能实现。“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成分而使彼此联系。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1]命题网络是学科领域内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等,是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系统,是基础知识的逻辑体系。只有充分运用思维将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清理出来,才可能建立清晰有用的学科命题网络。所以,要运用一般思维来建构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知识,从而奠定学科思维的基本材料。

2。运用一般思维形成解决学科领域内问题的能力

其目的在于掌握学科思维形式和学科思维方法。解决学科领域内问题的能力是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学科材料相结合的具体能力,一般的问题解决方法其本质是一般思维活动。所以在解决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时,是以学科领域的现象、表象、基础知识为材料,运用一般思维的方式、方法来朝着问题的目标状态前进。

问题解决指的是认知操作的一切目标定向过程。它需要问题解决者运用并重组已有的信息、知识、经验,寻找新的策略方法,制订实施的方案,朝着问题的目标状态进行内隐性操作(思维)和外显性操作(动作)。[2]

问题解决一般由认知、态度和操作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是问题解决的理性因素;态度成分是问题解决的非理性因素;操作成分是问题解决的运行策略因素。认知成分是指向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理解、表征以及对问题解决的评价、监控等认知活动。态度成分是指问题解决者接受问题,并愿意采取各种策略、方法、努力解决问题。它包括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具有动力性的心理活动。操作成分指向问题解决者在针对问题的性质、特点、制订解决计划或方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目标性的操作活动。[3]

问题解决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遵循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规律。“重组已有的信息、知识、经验,寻找新的策略方法、制订实施的方案”都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类、联想、想象等思维加工方法的具体运用。问题解决的三种成分需要思维参与才可能形成。认知成分中的“理解”“表征”“监控”需要逻辑思维才能达到;态度成分中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是需要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认识之后才可能产生,而“认识”本身就是思维;操作成分是指向目标的一种操作活动,“操作”本身是内隐性活动(思维)的外显,也就是操作是思维的外化,表面上是行为动作,其本质是思维运动。

解决学科领域内问题的能力,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法(或者一般思维方法)与某一具体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在学科领域的系统知识框架内解决这一学科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运用一般思维对学科领域内的材料沿着问题的目标方向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技巧。

3。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科思维原则

其目的在于形成具有指导性的学习学科思维的方法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也就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而就有自己的所应遵守的独特的学科思维原则。学科思维原则归纳总结出来,学习者才清楚用什么样的思维原则来规范指导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科思维原则是在解决学科领域内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与学科的性质和功能紧密联系着的,是与该门学科的学习掌握分不开的。学科思维原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科领域系统的学科思维的总的原则,第二个层次是学科领域的子系统的学科思维原则。这两个层次的学科思维原则都需要在学科领域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下面以语文思维为例,来谈语文思维原则。

语文思维,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科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过程中获得,所以在解决语文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时,其思维都要受到这些性质、特点、任务等的制约。语文学科领域系统内的总的学科思维原则归纳为:①语用目的性原则;②人文思想渗透性原则;③读写结合的原则;④语言能力习得性原则。

语文学科领域内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语言运用系统,二是阅读鉴赏系统,三是表达交流系统。在这三个子系统中,又分别有各自的思维原则(学科思维原则的第二层次)。

(1)语言运用的思维原则

一是质的原则。要求语言运用者的表达是真实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真实的、有根据的,或符合逻辑的真实,不能自相矛盾或虚假。这是“说什么”的问题。

二是量的原则。要求语言运用者表达的信息量既足够又不超出。这是“说多少”的问题。

三是关系原则。要求语言运用者所表达的内容紧扣话题,同交际意图密切关联。这是“为什么说”的问题。

四是方式原则。要求话语清楚明白,简洁,井井有条,富有感染力。这是“如何说”的问题。

(2)阅读鉴赏的思维原则

一是自洽性原则。自洽性原则是指阅读鉴赏要能够自圆其说——文本解读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都要能够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如果不能自圆其说,或者自己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则需要更换或者增加理论、更换或者增加方法。

二是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文本阅读鉴赏过程中,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努力、最少的线索、最少的外部资料,不能“米不够,水来凑”。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一条道更近、更便捷、更安全。

三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文本解读不能断章取义,必须顾及文本整体;对于“文本意图”的推测,需要在文本中形成“证据链”,正如法庭断案一样,孤证不能成立——证据与证据之间要吻合,能够有秩序地衔接组合出案件的主要环节。

四是循环性原则。循环性原则是指文本解读过程中诸因素相互铺垫、相互为用、相互解读,其中最重要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循环阐释,恰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庶几乎义解圆足而免于偏枯。”[4]

(3)表达交流的思维原则

一是“主题集中”原则。主题是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基本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因此主题必须集中单一,才能凸显主题,才能使主题更加鲜明、深刻,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二是“逻辑秩序”原则。文章写作要遵守一定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逻辑规则,即写作过程要符合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关系逻辑和情感逻辑。如果不符合逻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甚至不知所云。

三是“思想健康”原则。写文章要写积极向上的内容,要写社会的正能量,不能思想偏狭,不能将个别的、偶然的、局部的肮脏问题故意夸张扩大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四是“情感真实”原则。写作文要写真情实感,要我手写我心,不能故意地无原则地瞎编滥造。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虚构。虚构是允许的,但必须符合逻辑,情感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无病呻吟,不能矫揉造作。

书友推荐: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逍遥小郎君纸飞机(校园 青梅竹马 1v1)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重生少年猎美他的暗卫望门娇媳以婚为名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陈放顾静姝我的年轻岳母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惊悚乐园修订被嫡姐换亲之后龙凤猪旅行团燕尔(古言1v1)以你为名的夏天房客(糙汉H)人间政道你吃饭没有
书友收藏:不乖(姐夫,出轨)梨汁软糖【1V1甜H】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护国利剑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绝品宏图我在书记家被三女喂养我的年轻岳母潘多拉的复仇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官路扶摇蝶变青花冷(先婚后爱H)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龙族堕落调教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爱你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