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熊伟与本真课堂读后感>九从叙述者的角度教学涉江采芙蓉

九从叙述者的角度教学涉江采芙蓉(第2页)

从诗中看,还顾望旧乡(旧乡即家乡)的人,是身在外地的人,一般应该是男子。那么,第一种从主语“我”“你”的呼应中,可以看出叙述者是女子,抒发的应该是女子思念心上人、忧伤寂寞的情感;第二种从“你”“我”的呼应中,可以看出叙述者是男子,抒发的应该是男子思乡怀人、忧伤悲痛的情感;第三种从第二个“我”的定位中,可以看出叙述者仍是男子,男子采芙蓉,男子还顾旧乡;第四种从对“她”“他”“他们”的称呼中,可以看出叙述者是旁观者,抒发的应该是旁观者同情、悲悯的情感。

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从“叙述者”这扇窗看进去,不仅看到女子的与男子的这两个情感世界,还看到“旁观者”同情、悲悯的情感世界!

由此可见,叙述者可以是女子,也可以是男子,还可以是旁观者!叙述者存在多样性,解读也就存在多样性,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融相生。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正是这种多样解读,可以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同理,在一些边塞诗中,叙述者存在多样性时,也可以得到解决。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主语在人称上可以有三种补充。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种:我(我们)、我(我们)。

第二种:他(他们)、他(他们)。

第三种:你(你们)、你(你们)。

从诗中看,第一种从主语“我”“我们”的称呼中,可以看出叙述者是将士,抒发的应该是将士决心杀敌、誓死破阵的英雄气概;第二种和第三种,从“他”“他们”和“你”“你们”的称呼中,可以看出叙述者是旁观者,抒发的应该是旁观者对将士们的激励或赞美之情。

用一种新的语识来解决中学文本解读问题,这又是一种挑战。教学一首诗,不是为教这首诗而教这首诗,而是要教学这一类诗!即学生所获得的方法可以迁移,可以用于解决一类诗。用叙事学知识来解读诗歌,无疑是给学生开启了一扇思维的窗户,沿着这个窗户看出去,会看到崭新的风景。

这便从表征问题,即在心里将问题中的各相关要素整合成连贯一致的结构,进行了问题的理解,抵达了探索解题策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尝试用指导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

(三)体味“叙述者”窗内风景

女子?男子?旁观者?你更喜欢哪一种叙述者?请说出理由,并揣摩其情感特点。

让学生自由选择来体验,这既尊重学生个体的认识的差异,也真正体现课堂的民主,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既然叙述者存在多样性,就需要讨论碰撞,擦出认识上的火花。而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是要让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而讨论成果的展示,便是深度理解与多维理解的双向呈现。

在这个活动中,有理由的陈述,有通过朗诵对情感的体验,有通过想象对当时的情境的还原。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具有召唤性。比如,当叙述者是男子时,他的还顾是在什么样的季节?(回归文本可以明确)什么样的年龄?(不同年龄阶段情感差异很大)什么样的性格?(性格不同情感差异自然也大)什么样的处境?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天气?感喟当时,他是什么样的衣着?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动作?等等,如果对当时的场景、神态展开想象,想象思维必然获得一次腾飞。

然后,读写结合,让学生确定一位叙述者,自选诗中一两句,改写成散文片段。比如,王泽苗同学改写道:

“她身着素衣,宛如那一池芙蓉中最美的一朵。满怀的荷映照着她青涩的面容,无边的思念却无法传送。”

一个“她”确立叙述者为旁观者,而“素衣”“青涩面容”,从衣着、神态这些细微的地方可以看出,对女子的想象很细腻。

赖勤同学改写道:

“浅浅的江面环抱着一片墨绿。微风徐来,送来缕缕清香,轻起明眸,映入点点落红。亭亭的绿叶托起朵朵红莲,绿影缀满了银池。微波**起,轻颤了它的腰肢,扶枝而上,分开那一抹红与绿。远方的爱人,你可闻到这满载我思念的花香?”

一声爱人一声你,看出叙述者是女子,同时对采莲的环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进行了诗意的描绘,难得的以诗情悟诗境!

曾琦雅同学改写道:

“悠悠地缓步在河边,生有兰草的沼泽地中间,嫩草丛生,我似乎望见朦胧中,她温婉地采莲。情不自禁,我伸手摘下一朵,却发现空无一人。回首故乡的一切,似乎处处都是与她的回忆。无边无际的道路,无边无际的思念。曾经说好不分离,如今你又在哪里?直至白发终老,我想,我仍爱你。”

叙述者是男子,改写中的“她”若换成“你”,抒情意味更浓。“直至白发终老,我想,我仍爱你”改成“直至白发终老,我想,我们仍然相守相爱”为好,体现“同心”“终老”。这改写有动作的想象,“悠悠地缓步”“摘下一朵”;有幻觉的再现,“我似乎望见朦胧中,她温婉地采莲”;有内心的表白。行笔之细,想象之丰,难得!

王乙好改写道:

“我撑着一叶小舟来到江心,还记起过去你我一起时的笑容。亭亭的荷花依旧,而我却没有了你。多渴望我能将这个花送到你身边。你一定望着归路吧,那漫漫没有尽头的归路承载的是漫漫的思念。”

以女子为叙述者,表达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叹。

……

学生的作品改写令人振奋,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想象力丰富。从不同叙述者的角度,真正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收获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这一过程便是执行问题解决策略。经过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尝试而构建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后,就执行这一策略来实际解决问题。在上一阶段,问题解决者需要具备的知识主要是策略性知识,而这一阶段需具备的是良好的程序性知识。

由此看来,当学生完全能够理解把握叙事者,并且通过解读叙事者来独立地解读出诗歌传达的丰富情感时,就抵达了问题的目标状态。从《涉江采芙蓉》这一首诗出发,根据其“叙述者”的不确定性特点,作为载体,来引导学生通过叙述者的角度来解读和赏析诗歌,无疑是给诗歌鉴赏开辟出又一条通道。

当然,最后还需要回顾与总结。一是对执行问题解决策略所得到的结果是否达成了目标进行评价;二是对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回顾。通过回顾,可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新结果,从中提炼出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步骤。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书友推荐: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只是不小心发现她是卧底而已(强取豪夺)女神攻略手册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岁岁平安宦海官途以你为名的夏天官道之权势滔天鱼目珠子(高干1v1)房客(糙汉H)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穿书后成了狼孩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糙猎户与娇贵少女龙凤猪旅行团认知性偏差见微知著(弟妹 H)下乡的姐姐回来了无敌从觉醒武器大师开始以婚为名
书友收藏:神祇觉醒:谁说东方没有神明?护国利剑不乖(姐夫,出轨)千里宦途官路浮沉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升迁之路官道之权势滔天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见微知著(弟妹 H)触手怪她只想生存我的年轻岳母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青花冷(先婚后爱H)官路扶摇异世特工全职法师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医道官途我在书记家被三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