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熊伟与本真课堂读后感>本真课堂的影响与推广

本真课堂的影响与推广(第3页)

在棠湖中学的校园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对夫妻在棠湖中学本部教书,孩子在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读书,一家人都住在棠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父母就没有给孩子过过生日了。六年级的那一次生日,孩子放学后赶到棠湖中学本部。他对母亲说,这是小学最后一个生日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妈妈能够陪他过生日。那时,父母恰恰都是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没有办法陪孩子。孩子过来了,只能跟他讲清楚,送他回去。那天,下着小雨,孩子撑着一把小伞,孤零零地走在雨中,埋着头回家了。等爸爸妈妈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妈妈削了一个苹果,放在孩子的床头柜上,写了一个条子,祝福他生日快乐。第二天早上,在孩子起床之前,父母已经离开了家门。

不用多做解释和说明了,从这个故事中,从这对教师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以校为家”!学校究竟有何种魅力能使老师们对工作如此之投入呢?其实,这都是源于学校能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能让老师们找到人生与工作的幸福和价值,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扎实的工作中,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老师们自然也就乐于工作、勤于工作了。那么,棠湖中学在教师培养上有哪些法宝呢?

评价方式:“感情×制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且看学校在教师评价制度上的创新之举——“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有一套科学的办法,注重教师的情感和团体协作。我们有一个口号叫作‘感情×制度’,这体现了棠湖中学对人性和感情的高度尊重——没有感情,一切工作就全部都是零!没有任何意义!”熊伟校长说。同时,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为了使自身办学水平上档次、出品牌,棠湖中学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引导教师不断自主发展,促使其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让教师张扬个性,形成特色。学校大胆进行评价改革,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第一,设立了“教学成绩等级奖”“班主任工作等级奖”“科研能力等级奖”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奖”等奖项;第二,在校内开展“优秀教师”“初级教育专家”“中级教育专家”“高级教育专家”以及“特级教育专家”等名师的评定,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目标、有奔头,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向新的高峰迈进。

青年教师培养:唯才是用,你行你就上!

建校之初,棠湖中学没有教师,他们采用了招聘引进的方法。1991年至1993年,学校分三次从1300余名报名应聘的教师中选聘出110余名德才兼备的教师,组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且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17年来,棠中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立校’之路,在全省率先实行以‘三制一包’(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生产关系的桎梏,促进了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熊伟校长的话,干练中透着自豪。

为了使发展更具后劲和持久力,学校始终把教师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打破资历界限,唯才是用,动态管理,坚持“同岗同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突出教育工作的质量管理,实行评聘结合与职称挂钩的基本工资制和以贡献分配的奖励工资制,按贡献和实绩分配,激发了教师的潜力。对于先后从省内师范院校精选的优秀毕业生,则采取“学、导、思、担、赛、交”的方式,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

对青年教师,突出能者上,“待遇留人”。青年教师只要各项工作符合学校的要求,就可以享受与担任同种工作的老教师相同的待遇。“只要你能够站稳讲台,得到学生认可,哪怕你是才毕业的,津贴跟特级教师一个样!”熊校长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告诉我们,在棠湖中学,只要你有才能就一定能得到尊重,只要你是金子就一定能熠熠生辉!

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课堂、搭建展示的舞台,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师分成不同梯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让大家都有机会参加专业学习和进修。首先,每学期都安排近三年的新教师上“汇报课”,考察他们在师傅的帮助下,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其次,安排青年教师上“评优课”,每个年级推荐表现突出的教师参加校级赛课,这样既锻炼了他们自己,也给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最后,骨干教师不仅要上好“示范课”,还要为年轻教师开好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体会,以身说教;至于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学校则安排他们上“研究课”,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引领大家朝着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据统计,17年来,棠湖中学投入师资培养经费达250多万元,现拥有特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156人,县级及以上名教师、学科带头人52人、优秀青年教师28人。新来的教师,两三年时间就能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就可以教高三了。采访期间,我们接触了许多青年教师,他们得益于学校的悉心培养,意气风发,前途风光无限。把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告诉您,或许这些鲜活的事例比数字和理论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说明棠湖中学在教师培养上所取得的成绩——

曾宪雪:刚来棠湖中学,就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刚毕业的时候,只有20岁,胆子很小。师傅就鼓励她,晚上经常熬夜到十一点给她改课件。她是怀着一颗报恩的心在学校里工作。有一年,她参加公招考试,笔试考了第一名,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她给出的原因是:很多学生让她感动,她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学校对青年教师很信任,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对他们进行鼓励式的教育。在她看来,棠湖中学真的就是感情留人。

杨军:2005年来校。他更倾心于棠湖中学的事业留人。读大学时,杨军的成绩很好。但是到了中学讲台,一跟学生打交道,就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杨军成长很快,一天都没有荒废。在不少学校,大学毕业生得“三届成才”,棠湖中学则是三年成才。所以,在学校发展最为关键的某个时期,有6个月,虽然只拿了237元的工资,但他仍坚定地选择留在了学校,与棠湖中学风雨同舟,与棠湖中学一同进步和成长!

下篇:“多彩灵动”的特色教育之花

——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飞扬

在棠湖中学的发展征途中,有两大“目标”一直如灯塔般指引着学校前行的方向,成为棠湖中学办学的灵魂性指针:一是“育人目标”,即“六会一长”(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二是“办学目标”,即把棠湖中学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为了达到育人目标,学校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多方开发,形成了棠湖中学的“七大特色”,打造了素质教育的七张靓丽“名片”,让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找到立足点,使“众口”不再“难调”!

第一张“名片”:重视修养立德,突出德育教育特色

重视德育教育,深化德育管理,强化学校德育课堂主渠道是棠湖中学德育教育的特色。早在1995年,学校就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2001年,学校起草了《棠湖中学德育工作序列化》,确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主旋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美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一二·九”“五四”“九一八”等纪念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收看《新闻联播》、图片展、影视教育和主题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天一节思想品德课,由班主任根据时代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同时,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2002年开始,学校开展了每年一届的“青春才艺大赛”。为推进学校的法制教育,1999年学校与四川大学法学院签署协议,联手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多次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学生参与人数上万人次。学校开展的“爱心工程”活动,16年来共为贫困生筹措、减免资金178万元,使近1000名贫困生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此外,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承载国学精粹的校本教材,力争使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儒家道德精髓的熏陶中修身立德。为了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以义务劳动、校内值勤和巡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创造性地将德育教育工作系列化、课程化、生活化,学校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社会典型。比如,2004年获得第六届“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的初2004届学生白莹;2005年获得首届成都市“十佳希望之星”的高2006届贫困学生黄甜甜;2005年为中央电视台所关注的身残志坚的高2005届学生左小萃等。他们的高尚风貌和精彩人生在社会产生了良好声誉,充分展现了棠湖中学德育工作的成就,为社会所称道。

学校先后荣获县、市、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校风示范校”、爱国主义教育“三百工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先后有210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并有30个班集体评为省、市、县各级“先进班集体”。

第二张“名片”: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分层教学特色

学校以“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为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学生人人走向成功,从而造就‘高出口’毕业生”为指导思想,突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从分班开始,抓住选配班主任、师资配备、教学标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奖励办法等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困生学起来,中等生优起来,优等生尖起来,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张“名片”:把握时代要求,突出信息技术特色

学校建校之初,正值微型计算机发展之时。学校领导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于1992年引进CSC办公系统,使学校率先步入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1993年,学校建成了全县首个计算机教室,并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列入了初中、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程。1994年至1996年,建成微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电子教室,为各年级和各科室配备了计算机,使学校步入办公自动化阶段。1996年至2000年,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入网络化阶段。2005年至2007年,学校共派出22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大赛”,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学校开展的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受到了国际协作组织的极大关注。学校成为中央电教馆的示范窗口,主研人员多次受到中央电教馆的指派到各大区培训班进行示范讲学。

第四张“名片”:推进创新模式,突出艺体教育特色

艺术、体育特色是学校全力打造的一大亮点。在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三课(音乐、美术、书法课),两班(科学艺术班、艺术特长实验班),一团(海棠艺术团),一活动(课外兴趣活动),一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基地)”的教育模式,营造了较浓厚的校园文艺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到目前为止,学校已连续招收了7届科学艺术班,共19个班共计1000多人。其中,有114人获国家级比赛奖、243人获省级比赛奖、403人获市级比赛奖、116人获县级比赛奖,有50人获得重点大学艺术特招生资格。海棠艺术团不仅定期举行汇报演出,而且还多次为来访的考察团举行专场音乐会,与国外来访的艺术团同台竞技,获得好评如潮,蜚声中外。

在体育教育方面,学校坚持“做人、文化、专业三不误”的原则,构建了“一课(体育课),两班(男足班、体育高考专业培训班),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七队(女足队、男足队、田径队、棋艺队、篮球队、武术队、射箭队),一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统筹运行管理机制和体育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中,学校有53人次获国家级比赛奖、155人次获省级比赛奖、186人次获市级比赛奖、427人次获县级比赛奖,有86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学校荣获了“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从1991年建校起就组建了女子足球队,2005年招收了男子足球班,创造性地探索了足球教育的“体教结合”模式,被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先生赞誉为“值得推广的‘棠中模式’”。

学校既关注学生的艺体特长,又高度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特长兴趣的培养,提出了“合格+特长”的人才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发掘其潜质特长,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有特色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一专之长,为他们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学校从班级模式的构建、课程改革、课时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改革,构建一系列班级教育模式:数理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及艺术特长班;班级增设的课次都用于研究性学习课程;七年级、八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书法课程以及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等,以确保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张扬;要求全体师生周一至周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体育锻炼,以提升师生身体健康素质;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要有半小时在公共场所讲演的机会。而标准的普通话、朗朗的读书声以及嘹亮的歌声则成为和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积极构建国际化、精品化、多样化的升学渠道,为学生升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搭建最好的发展平台。近两年来,先后有20多名学生被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享受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等世界知名大学录取;有50余名艺术特长生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重点大学预录资格;有近30名学生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小语种)、四川外语学院(小语种)录取。学校也因此成为国内外众多重点大学的生源学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才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语种单独招生生源学校、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指定公派留学生学校、古巴政府奖学金项目四川省留学人员推荐学校等。

第六张“名片”:打造办学亮点,突出外语教学特色

学校自建校起就十分注重外语教学,从1993年起就开始邀请外教到校指导外语教学。同时,在校内开展英语角活动,将每年的12月定为学校的“英语活动月”(后更名为“英语文化节”),还构建了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课程以及自主、开放的新型学习方式。学校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美国英语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8届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夏令营”和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来自北美地区,以及英、澳等国的近100名外籍教师利用暑假对来自全省各地的2000多名师生进行了英语口语和教学法强化培训。

自2004年8月起,学校先后招收了一批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等十多个国家的近50名国际学生,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16年来,学校接待国外教育考察交流团近100起共计400人,近600名师生出国留学、交流访问或参加游学活动。学校因此被授予或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定点联系学校”“美中教科文组织中国重点合作学校”“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定点派出和接待学校”“美国美中文化教育基金会‘成都交流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课程管理和校本教材,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1999年,学校成立了心理教育领导小组,同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组,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开通了心理热线,开辟了心理咨询室,组织了心理协会,为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近千节,自编教案30余万字,建立学生心理档案5000余份,接待学生心理咨询千余次,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聘请专家开设讲座10余次。2003年在学校主页上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同时还利用校园报办了“心育专版”。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突出特色,学校于2004年被批准成为“成都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七张靓丽“名片”,犹如七片多彩的“花瓣”,构成了棠湖中学素质教育明艳俏丽的“七瓣花”。但是,这朵神奇之花的“根”在哪里?是什么催开了它呢?熊伟校长的这番话也许是答案吧:“在素质教育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三个精细化’,即‘精细化育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管理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文化学习上有‘教学导师’、在兴趣特长培养方面有‘专业导师’、在思想上有‘德育导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有所进步、有所成功!”新锐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人文化的实施手段,这就是熊校长的“办学经”。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从棠湖中学前进的脚步中,从熊伟校长的身上,我们仿佛读懂了“教育家办学”的生动内涵。

“把学校建成成都市周边最好的学校,让进不了成都市内最好中学,却又渴望优质教育的学生将目光投向虽新建却气势飞扬的棠湖中学。”这是棠湖中学创建之初的目标,毋庸置疑,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棠湖中学,以其“立足成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卓越的办学成绩告诉世人,什么是“最好的中学”,什么是“优质教育”!短暂的采访,恒久的记忆。棠湖中学,这所“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把师生的发展放在心坎上”的学校,已经根植在了我们的心里。而今迈步从头越,敢教日月换新天!衷心祝愿“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熊伟校长和他的精英团队,能够用“巧手”浇开更多的“幸福之花”。相信成都双流棠湖中学——这朵绽放在祖国西南宝地的教育奇葩能够长开不败,以自己的别致与明艳,催生教育的光明未来与璀璨希望!

书友推荐: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蝶变人间政道见微知著(弟妹 H)青花冷(先婚后爱H)龙凤猪旅行团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鱼目珠子(高干1v1)红颜政道他的暗卫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望门娇媳重生少年猎美女神攻略手册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惊悚乐园修订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逍遥小郎君宦海官途
书友收藏:开局一杆大狙,爆杀十万鞑子我的年轻岳母官道之权势滔天非常权途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优质肉棒攻略系统(np高辣文)官场之狐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绝品宏图龙族堕落调教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北电门房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官路扶摇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爱你老妈潘多拉的复仇继母的闺蜜团(继母的明星闺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