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让课堂回归本真>三校长篇 思想促进提升02

三校长篇 思想促进提升02(第2页)

理论二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其一是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其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理论三是杜威的“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杜威认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试图达到理智决定的过程,对“问题教学法”来说,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与实际经验有关系的问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活动是连续的,他们对活动本身是感兴趣的;第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的存在,并由此而引发积极思维;第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第四,学生把自己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条理清晰地整理排列出来;第五,由学生尝试运用提出的设想来解决问题,直到问题解决。针对不同的教学,这五个步骤或顺序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灵活运用。

理论四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我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指出发现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是,如果这些知识的获得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因此,教学不应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成为主动的发现者。发现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而要依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提出并明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二,使学生体验到问题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第三,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得出结论;第六,引导学生分析、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真正成为发现者。

总之,“本真教育”是关于“人”、指向“人”的教育。无论是“学习金字塔”“最近发展区”理论,还是“问题教学法”“发现学习法”,都以“人”的成长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点。而人的成长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双商”(情商与智商)上。因此,“本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在广泛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双商发展的教育。它是指向人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义、个性化和社会化完美统一的教育,是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彰显青春文化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必然要体现这“本真”的追求。

这就需要对课堂教育的本真进行拷问。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是否体现了“本真”,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拷问。

1。教师是“教授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否实现了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过去教师教课本内容,以课本为中心,学生也局限于课本之中,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奴隶。现在,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为线索,搭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使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所以课本仅是一个媒体和中介,不应该束缚住师生,而应该拓展师生各自施展才能的空间。新教材的开放性极强,不配备教师用的教辅书,也没有准确的答案,怎样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延展教材,这使得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一学期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体系在整体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按学情进行教学。以高一力学为例: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力学包含三条主线:第一条从物体的运动与受力的瞬时关系的角度出发,以牛顿三大定律为主干,研究各种不同的受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二条从力的作用效果在时间上的积累的角度出发,引入冲量概念,得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第三条从力的作用效果在空间上的积累的角度出发,引入功的概念,得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第一条主线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核心。当力学的教学进行到机械能这一章时,也必须首先掌握机械能全章的知识体系网络。机械能全章可归结为七个概念(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一条定理(动能定理),一条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而“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线索贯穿全章。

教材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课程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却不一定照教材所设置的方式进行处理,所以教学活动应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在教授教材时,在实际问题的引入、应用型的数学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可结合学校及当地的师生都较为熟悉的事例改编或充实。比如,讲到垂径定理的计算时,教师和学生一道采用实地测量校门的跨度及高度,然后根据这两个量,提出问题并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组织教学,通过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我能应用数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2。师生是否建立了互动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通过交往互动,重建人文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课堂是否建立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取决于课前备课时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恰当的学生活动。整堂课都是一问一答,或者全是分组讨论,或者学生练习教师订正,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只有依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变换不同的学生活动形式,才能达到减轻疲劳、活跃学习气氛的目的。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

备课时还必须全盘考虑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建立起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时,需要根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理论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控制联系”是保证教学系统发挥有效功能的基本联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寻求“控制联系”与学生自主性对比关系的最佳尺度。教学过程是信息的加工、传输、存储的过程,要发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编程”和“调控”作用,使教学要求和教法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达成最佳匹配,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处于“共振”状态,从而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因此,教法的选择,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创设多维互动的(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多向交流的(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探究交流、情感交流),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设备实际,从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最佳教学程序。

除了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外,我们以前常用的这些教学方法同样能够达到此目的,如启发式、讲练结合法等。

启发式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三启发,五要从”的经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和概括事物的规律,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启发;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启发;要从揭露和分析矛盾中进行启发;要遵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启发;要讲练结合,从练中进行启发。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启发什么”“如何启发”进行具体的精心设计。

讲练结合法是一种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师的讲要讲得精,讲得有启发性,掌握好讲和练结合的时机。练的内容要精选,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并贯彻面向多数、因材施教的要求。练的重点应随着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在练的形式上,可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课堂讨论、做课堂小实验,也是可以经常采用的练的形式。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讲和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

此外,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中的“单元导学法”“引导探索法”“类比扩展法”“精讲自索法”“研讨式的物理实验演示法”等。应大力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知识的探究、形成和发展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备课时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反复试验,通过实践的检验,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3。教学目标是否围绕实现三维目标而制定

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识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一个人的素质越核心的部分,是越难量化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则难以测量。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现实中,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选拔人才时过于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我们习惯的做法是“堂堂清,周周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思考,每节课能测的、能清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并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这正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正是挑战教师的地方。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是学校和老师们应该深入反思的问题。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而且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让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学习。

也不能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而应该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这三个目标。比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它需要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的。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我们不能用“教给学生什么”这样的字眼,而应该用“学生应该怎样”“学生通过什么”等陈述方式。在行为的描述上应选用表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体验、经历、探索、认出、识别、指明、写出、做出等。

4。是否建立了民主、开放、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民主、平等,才可能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乐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带着疑问的学习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比如,语文学科只有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课堂教学的四大属性:①认知活动——“晓之以理”。“动脑”,学会认知(learntoknow);“达理”,“我思考,我存在”。②情感活动——“动之以情”。“动情”,学会存在(learntobe);“通情”,“我感动,我存在”。③交往活动——“处之以群”。“动口”,学会共处(learher);“交际”,“我交往,我存在”。④实践活动——“导之以行”。“动手”,学会做事(learntodo);“致用”,“我运动,我存在”。

据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下列一些活动。

①探究性活动。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成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

②体验性活动。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诵,扮角色演讲,按角色表演,充分体验该“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感受。

③发现性活动。鼓励学生对接触的各种文本信息进行质疑,从中发现问题。一是从所学教材中发现;二是从报刊中发现;三是从电视媒体中发现;四是从生活中发现。

④制作活动。比如,进行课文的配音制作、手抄小报的制作、课文插图的制作、文献参考资料的剪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⑤创作活动。比如,进行个人写真、个人小传的撰写,进行科幻作品的制作,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书友推荐:我的年轻岳母欲罢不能(男出轨、红帽女绿)惊悚乐园修订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蝶变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重生少年猎美潘多拉的复仇不乖(姐夫,出轨)以婚为名他的暗卫官婿美人香鱼目珠子(高干1v1)交易沦陷官道之权势滔天嫁给铁哥们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翡翠衾(nph)玻璃罐里的珍珠和蛇
书友收藏:陈放顾静姝护国利剑不乖(姐夫,出轨)千里宦途蝶变听说你暗恋我异世特工潘多拉的复仇官途:权力巅峰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触手怪她只想生存我的年轻岳母医道官途绝品宏图官路扶摇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浓精浇灌小白花(快穿 nph)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