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同伴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双流中学刘一忠
(一)阅读教学模式
班级授课制的提出和盛行当然有其历史必然性,直到今天,各国学校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大都还是这种制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前面已经有所陈述)。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本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便是我们的探索成果。
1。自学课文
这个环节,面对新课,再不是以往那样教师哇啦哇啦地讲个不停,而是在课堂上给足时间(不是课前预习,当前所谓课前预习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形式罢了)让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教材概貌。这个环节类似于以往我们所说的“初读课文”。(以《荷塘月色》为例)
一、荷塘月色
(一)自主研习
1。语基梳理
(1)字音识记(在括号内给前面加点字注音)
【答案】踱步(duó)颤动()宛然(wǎn)霎时(shà)梵婀铃(fàn)渺茫(miǎo)煤屑(xiè)
(2)字形辨认(在括号内给该汉字组词)
【答案】僻(僻静)癖(癖好)辟(开天辟地、复辟)缀(点缀)掇(掇拾)
啜(啜泣)辍(辍学)泻(倾泻)泄(泄气)缈(缥缈)渺(渺茫)朦(朦胧)
濛(空濛、濛濛)斑(斑点)班(班级)
(3)熟语积累
【答案】①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注意使用对象。②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③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程度比“萎靡不振”轻一些。④艳丽的少男和美腿的少女。
2。研习学案
学案者,学习方案也。现在这类书籍多如牛毛,但真正适合学生自学的却数量非常有限。为此,我们与语文教研组、刘一忠工作室合作,专门为本校学生编写了《双流中学学案(语文版)》(通名《益友》)。为便于自学,我们的宗旨就是,一切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资料都提供给学生,绝不对学生采用信息封锁或屏蔽。
德国波恩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科思(Michael)试验发现,人类听觉记忆功能弱于视觉记忆功能。这一研究成果也为我们的这一主张提供了理论支持。那种把学案变成一本习题集的做法我们不敢苟同。一本好的学案,无异于一位好老师——它不仅告诉学生学什么,还教会学生怎么学——在语文学习上尤其如此。这个环节,学生在初读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学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尝试去解决学案上面提出的“探究性问题”。(以《荷塘月色》为例)
(二)互助探究
1。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两三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