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差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他开始广泛涉猎中外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著,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教育史到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动态,以及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他如饥似渴地吸收,并结合本国、本校、本班、本人的实际,借鉴那些对自己当前的改革有益的东西。
他还借助那些经过消化已经掌握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在系统总结解决差生问题的经验之后,他又抓住新的矛盾,开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探索。
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热点。他强调语文学习时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画“语文树”熟悉语文知识。还主张教学目的要明确,重点、方法都要想好,上课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教学才有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将会是什么也没学好。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材分析,如列生字表,列单元数量,每类文体各占几单元,列课后练习总数等。还自创了“六步教学法”和“四遍八步读书法”。“六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定向。即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要达到的目标要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必也不需要越俎代庖。
第三步,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步骤去解决。
第四步,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魏书生还总结出了“四遍八步读书法”,即:
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
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
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
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这只是魏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方法的一些片段。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使他的教育改革自然地汇入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他在这方面努力探索的代表作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探》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文章。通过这些代表作,魏书生从纵横、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多种侧面,以全新的视野提出并论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他以自己的实践为依据,论述了“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的规律,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他按照“认识到新我旧我之争,感受到新我胜利的幸福,制定扶植新我的计划,日夜自新无歇时”的思想发展的逻辑展开分析。贯穿于这两个能力的分析与论述之中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及其转化的规律。而哲学上的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理论以及国外新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地运用。
继此之后,随着他走上全校的领导岗位,他便在班级工作的基础上,从更宏观的角度开始探索学校管理问题。他认为,社会、企业、机关、家庭、学校、班级,都有一个管理是否合理的问题。班级和学校不过是缩小了的社会。社会上有什么,班级和学校便可能有什么。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就能形成合力。一旦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形成了合力,集体就增强了实力,这样超越别的集体才有可能。那么,怎样才能管理得好呢?
他认为学校工作最难办的就是人琢磨人,所以他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是下工夫搞好民主和科学这两个方面的主题。他在这方面探索的代表作有《班级管理要靠民主和科学》《浅谈教育改革》。谈到管理思想时,他曾说:“说心里话我没有什么新方法,只是认真思考70年前‘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并诚心诚意地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结果使我和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从而提高了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他用“民主”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靠科学来认识事物的规律,而这正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一切管理不论是宏观如社会、中观如学校、微观如班级,归根结底无不在于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并按管理对象的运行规律加以管理。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和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功,就是民主与科学这一管理思想的有效性的有力论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他又适时地把竞争机制引入管理过程,开始管理工作的新探索。
沿着魏书生教育改革的脚印寻觅,我们可以十分鲜明地看出他踏出的路正是一条开时代先河的改革之路。
当魏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回顾他走过的改革之路,从综合的角度,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哲理上的思考,他认为改革怎样才能深化呢?这个问题在魏书生撰写的《教育改革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曾做过明确回答。他认为,一方面是向自己的大脑深化;另一方面是向学生大脑深化。就深化对自我的改革而言,要处理好更具普遍意义的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和社会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自我的关系。就深化对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而言,他提出主要靠两大点,两大点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这种哲理性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这个特定的范围,而且适合于中国这块改革热土上一切致力于改革——发展——创新的人们。对于魏书生来说,这是他的改革的指导思想的最高升华。
由此可见,魏书生确实是一位有胆识、不避艰辛、勇于探索的改革家,堪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是用宏观战略的眼光,改革教育,闯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的开拓之路!
(三)教书育人的楷模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且大多数人也都懂得,无论是从教育的目的来看,还是从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任务来看,教师都应该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现实实践中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育人,他们要么只做教书匠,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么脱离教学实际,脱离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
在魏书生看来,教书育人是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他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的年代,放弃当工人、做领导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学校工作,而且要当一线的教师,即使当学校领导也要上课,根本的目的就是体现人的价值。他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个真诚、善良、无私、乐于奉献的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在自己的岗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同时他更希望把自己的学生也培养成这样的人,看着自己的学生朝着这方面发展,是他自己最大的快乐。因此在魏书生看来,把学生培养成人,也就是育人,是他的教学追求的最崇高的目标,所以他对学生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育人已成为他自觉的行为,他不需要刻意的准备,也不需要郑重其事的渲染,但总能做到恰好,已经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
魏书生把自强放在第一位,育人放在第二位,教书放在第三位。他认为,教师必须要自强,要管理好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心,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通过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要正确处理好人和自己的关系。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通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内心的境界修炼得这么高,能把这么多人生道理想通想透,真是不简单。他对教师职业的由衷热爱,辛勤耕耘,敢于创新,更值得我们学习。修炼好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修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所以,魏书生的教书育人是修己及人的,是以身作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