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佩奇小说网>中外教育史电子书>第一 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与教育制度

第一 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与教育制度(第1页)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与教育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教育发展新纪元。经历了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历程,在整顿封建旧教育的同时,确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体系。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一)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1912年1月9日,民国临时政府正式设立教育部,下设三司一厅,即专门教育司、普通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和总务厅,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总理全国教育,着手改革民国初期的教育。

1。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与课程标准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根据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全面开始改造和整顿封建教育。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共14条,主要包括: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一律废止旧时奖励出身;等等。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共11条,详细规定了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课程及教学时数: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游戏、体操等课程,根据地方情形,加设图画、手工、唱歌一科或数科,女子加设裁缝;高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地理、博物理化、图画、手工、体操(兼游戏)等课程,视地方情形,加设唱歌、外国语、农工商业一科或数科;中学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图画、手工、法制、经济、音乐、体操等课程,女子加设家政、裁缝;师范学校设修身、教育、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法制、经济、习字、图画、手工、音乐、体操等课程,女子加设家政、裁缝,视地方情形加设农、工、商之一科。

上述两个改革文件着力整顿封建专制教育,充分体现了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精神,使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确定教育宗旨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清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针对此,他首次提出了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符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经过临时教育会议的讨论并通过后,1912年9月2日,正式公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这项教育宗旨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观念,这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巨大进步,标志着资产阶级教育取代封建传统教育走上了中国舞台。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内外反动力量的双重压迫,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袁世凯所窃夺。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政权,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社会上则掀起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复古主义逆流,与之针锋相对,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一场反复古主义教育的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复古主义教育

为了给复辟帝制造声势,袁世凯与封建复古势力在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浪潮,否定南京临时政府施行的废止封建教育的措施,在学校恢复读经课,重新确立孔子的至尊地位。1914年,教育部颁布《整理教育方案草案》,规定“各学校宜注重训育,以孔子为模范人物”[2]。1915年,又颁发《特定教育纲要》,要求“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3]。并据此编排了各级学校的课程教材,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4]。袁世凯政府还推翻民国成立初期宣布的教育宗旨,于1915年公布“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教育宗旨。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复古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取消了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使刚有所起步的教育停滞不前,而且甚至出现倒退,封建思想再度复燃。

2。反复古主义教育

面对倒行逆施的复古教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给予了猛烈的回击,揭露袁世凯尊孔实质上是为了愚弄人民。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代表,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封建反复古主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尊孔读经、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李大钊批判袁世凯的教育宗旨是以“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5]

在全国一片强烈的反对声中,1916年教育部通令各省撤销《特定教育纲要》以及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同年,教育部又下令废止袁世凯公布的《预备学校令》,修正《国民学校令》,删去其中的“读经”内容。1919年,为了符合共和政体要求,顺应世界潮流,由范源濂、蔡元培等人组成的教育部教育调查会,借鉴英、法、美三国,议决新的教育宗旨为“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所谓健全人格者,“(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役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所谓共和精神者,“(一)发挥平民主义,俾人人知民治为立国之根本。(二)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俾人人能负国家社会之责任”[6]。这个教育宗旨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精神,追求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鲜明地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要求。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927年“四一二”事变,国民党背叛革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强化思想控制,将教育纳入到国民党一党专政里。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实施“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以维持教育秩序。

1。“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最初,广州国民政府提出以党治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召开中央教育行政大会,提出“党化教育”,要求公、私立学校师生必须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五四运动纪念大会上提出要实施“党化教育”,要求各省成立“党化教育委员会”,制定“党化教育大纲”。同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制定《学校施行党化教育办法草案》,提出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要求把学校课程重新改组,使与党义不违背。国民党中央还陆续公布了《组织教科书审查会章程》《各级学校党义教师检定委员会组织条例》《检定各级学校党义教师条例》等,强化国民党对学校教育的一党专制。“党化教育”的实行,遭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批判,强烈提议以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取代“党化教育”。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议废止党化教育名称,改为三民主义教育。1929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规定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7]1930年,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蒙藏教育、华侨教育、留学生派遣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实施纲要。这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一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的法定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其实质上仍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相违背,对教育依然施行严厉控制。

2。“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要求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及其他文化机关,以“就地维持课务为原则”,维持正常教育,并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方针。在日益高涨的抗战热潮的影响下,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公布《中国国民党抗战救国纲领》,提出“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课程”;“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与以适当之分配,以应抗战需要”;“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加抗战力量”。[8]同时又制定《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193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蒋介石作了《今后教育的基本方针》的讲话,强调“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教育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而且还在战后,教育要致力于民族改造和国家复兴。正是在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战时教育并未中止,还保存了一定的教育实力,如一批高校迁至西南西北;1939年正式成立“教育部战区指导委员会”以维持战区各级教育;1939年还成立“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先后于各地设招致站、训导所、中学进修班等87所,收容救济流亡内地的师生;等等。

二、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学制的变迁

民国成立后,清末学制已不适合新的政体,符合共和精神的新学制急需制订,重大的学制改革主要有:

1。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令》,因为该年是壬子年,又称“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实业学校令》《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公私立专门学校课程》《大学规程》《私立大学规程》《实业学校规程》等各级各类学校法令规程,补充和修正了壬子学制,因为该年是癸卯年,两个学制综合在一起,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见图9-1)。

图9-1壬子·癸丑学制

从纵向看,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儿童6岁入学,23~24岁大学毕业,教育年限17或18年。

第一阶段,初等教育2级,6岁入学,包括:初小4年,为义务教育;高小3年。其宗旨为“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9]初等小学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7种,女子加缝纫课。高小课程设修身、国文、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9种,男子加农业课,女子加缝纫课。

第二阶段,中等教育4年,设中学校,男女分校。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10]中学课程包括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手工等。女子加授家事、园艺等。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设大学,分为预科3年、本科3~4年。大学“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11]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7种。

此外,小学之前设蒙学院;大学之上设大学院,均不限年限。

从横向看,学制分三个系统,即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书友推荐:穿书后成了狼孩我的年轻岳母宦海官途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投喂流放罪臣后,她被迫现形了青花冷(先婚后爱H)玻璃罐里的珍珠和蛇龙傲天的反派小师妹燕尔(古言1v1)被嫡姐换亲之后你吃饭没有望门娇媳潘多拉的复仇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陈放顾静姝纸飞机(校园 青梅竹马 1v1)女神攻略手册惊悚乐园修订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经年(高干 1v1)
书友收藏:陈放顾静姝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认知性偏差听说你暗恋我我的年轻岳母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官路扶摇你男朋友下面真大(校园 np 高h)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开局一杆大狙,爆杀十万鞑子蝶变医道官途官场:从离婚后扶摇直上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北电门房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触手怪她只想生存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千里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