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方财政投入的增加与不平衡
在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是职业教育投入的绝对主体,尽管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近年来略有增加,但占比变化不大。这是由我国职业教育“地方政府负责”的管理体制决定的,与我国职业教育地方办学为主的格局是一致的。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见表4-3),2006年中央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高职高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约为0。3亿元,而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高职高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34亿元。到2015年,中央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高职高专财政预算内投入约为7亿元,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高职高专财政预算内投入约为1020。7亿元。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始终占投入总额的98%以上。2006年,中央教育和其他部门的中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1亿元,而地方教育和其他部门的中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约为299。3亿元。到2015年,中央教育和其他部门的中职财政预算内投入约为1。3亿元,地方教育和其他部门的中职财政预算内投入约为1778。6亿元。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始终占99%以上。
表4-3中央、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并不均衡。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见表4-4),2015年各地区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财政投入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从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来看,青海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约为3。95亿元;江苏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约为95。08亿元,约是青海省的24。07倍;第二高的是广东,约为85。80亿元,是青海的21。7倍。从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来看,山西最低,为8091。42元;北京最高,为57388。92元,约为山西的7。09倍;第二高的是西藏,为33698。60元,约是山西的4。16倍。
表4-42015年各地区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财政投入情况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见表4-5),2015年各地区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从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来看,西藏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最低,约为6。54亿元;广东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约为186。78亿元,约为西藏的28。56倍;第二高的是山东,约为157。29亿元,约为西藏的24。05倍。从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来看,河南最低,为6901。60元;西藏最高,为39519。48元,约为河南的5。7倍;第二高的是北京,为35571。34元,是河南的5。2倍。
表4-52015年各地区地方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