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张颖:《美国“2061计划”教材评价工具简介》,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3)。
[55]徐鹏、郑国民:《国外中学教材评价研究的比较及启示》,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7)。
[56]王晓丽:《国外教材评价: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及启示》,载《课程·教材·教法》,2016(9)。
[57]纪文平:《论信息化对教材评价的影响》,载《当代教育科学》,2011(9)。
[58]韩军民、刘洪甫、李雪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矩阵论教材评价方面的应用》,载《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16)。
[59]柳叶青:《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当前教材评价研究的新趋势》,载《课程·教材·教法》,2017(12)。
[60]代表性文章有:陈俊禄:《一堂好课的标准》,载《中小学管理》,1991(1);聂海清:《关于中小学一堂好课标准的思考》,载《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6);王光明、王合义:《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2);陈晓玮:《一堂好课标准的新视点》,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1);翁建平:《也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载《教学与管理》,2003(10);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载《中小学管理》,2004(6);俞惠珍:《新课程中一堂好课的标准》,载《教学与管理》,2004(17);叶澜:《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载《基础教育》,2004(7);吴贵君:《托起一堂好课的几个支撑点》,载《教学与管理》,2004(20);高向斌:《对一堂好课标准的调查研究》,载《上海教育科研》,2006(8);王毓珣:《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理性思索》,载《上海教育科研》,2006(12);毛东海:《一堂“好课”的四要素——对“好课”的再次思考》,载《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6);高红志、杨春宏:《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特征及实践方式》,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黄忠敬:《评价一堂好课的“五维度”》,载《中国教育学刊》,2011(10);叶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载《江苏教育研究》,2012(12)。
[61]刘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载《中国教育学刊》,2000(2)。
[62]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63]周俊良:《从知识至上到生命关怀:建国以来课堂教学质量观的演进轨迹》,载《现代教育管理》,2018(1)。
[64]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载《教育研究》,2012(5)。
[65]郝志军:《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载《教育研究》,2015(2)。
[66]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载《全球教育展望》,2013(3)。
[67]陈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载《课程·教材·教法》,2016(1)。
[68]蒋立兵、陈佑清:《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载《现代教育技术》,2016(11)。
[69]蒋立兵、陈佑清:《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载《现代教育技术》,2016(11)。
[70]谢娟、张婷、程凤农:《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
[7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347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2]赵德成:《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10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3]以下内容主要参考周世科:《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概览》,载《江苏教育研究》,2012(6)。
[74]岳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改革》,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
[75]杨帆:《高中会考制度与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比较和思考》,载《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4)。
[76]臧铁军、杨君:《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换研究》,载《教育研究》,2017(12)。
[77]徐芬、赵德成等:《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6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8]赵德成:《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133~134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9]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323~35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0]本小节内容主要参考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1);王本陆:《现代教学理论:探索与争鸣》,210~219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81]王策三:《教学认识论》,187~19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2]杨晓江:《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与科学的教育评估》,载《教育研究》,2000(8)。
[83]孙承毅、娄立志:《试论教育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标准》,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84]杨晓江:《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与科学的教育评估》,载《教育研究》,2000(8)。
[85]李田伟、肖海军、沈小碚:《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比较分析——关于教育评价的科学化问题》,载《成人教育》,2006(11)。